“張侯爺一心為陛下操勞,外戚和張侯爺處處作對,意圖動搖國之根本。”
“司馬鈞難辭其咎!”
崔鈞大說一通,擲地有聲。
【仔細分析司馬鈞,好像不對勁。】
【遺留的羌族問題就是此人一手造成,為董卓獨大西北埋下伏筆。】
【或許這些是司馬家族的隨手布局,但影響深遠,未來逐漸發揮作用。】
【嗯,當前司馬家族還計算不到三國鼎立局麵,他們隻是在往諸侯亂戰的方向引導。】
【大漢亂了,司馬家族這類野心家才有機會上位。】
袁術府邸。
“野心家嗎?”
“父親大人誌大才疏,野心也不小呢。”
“幸好任俠風氣深入骨子裏,能夠拯救一二。”
袁瀾寫寫停停,時不時翻看金色書冊。
聽完司馬鈞分析,張讓狐疑,司馬鈞死很久了,能算到現在?
不過寧殺錯不放過,何進一黨都該死,暫且給司馬家族記上一筆。
確定立場,張讓緩聲道:“你繼續說,對與不對,咱家自有計較。”
聞言,崔鈞眼睛一亮,“那就不得不說曆任多年的潁川太守司馬儁。”
“除了洛陽,就屬潁川人口最多,最繁華,士族密集,人才眾多。潁川世家不弱於四世三公的袁家、楊家。”
“司馬儁與潁川各大世家交好,存在政治聯姻,手中能動用的力量不少。”
“這為司馬家族打下紮實基礎,他們已經有了動亂一方的實力。”
“不過漢室未亂,司馬家族聰明著,不會主動跳出來。”
“而司馬徽這個表麵和司馬家族無關的人物,卻在奔走四方,聯絡有潛力的諸侯。”
張讓臉色微微一變,常年侍奉皇帝,聯想太多。
被崔鈞舉例三個人物,懷疑度一步步加深。
崔鈞看出張讓遲疑不定,進一步說道:“再來談談尚書右丞、洛陽令司馬防。”
“司馬防也有問題?我記得他的風評,公正耿直。”
張讓狐疑,總覺得崔鈞在胡說八道,但沒有證據。
【張讓對司馬防也有關注?】
【目前此人公正耿直沒錯,若我不知道曆史,也瞧不出問題。】
【但董卓霍亂漢室的時候,司馬防左右逢源,同流合汙,一心為家族謀利益。】
【這公正耿直演得真好。】
【其實從大晉倒推三國種種,再追溯司馬家族祖上,問題很大。】
大晉倒推三國???
有心人手一抖,意思是三國最後被大晉統一了?
司馬家族這麼凶悍!
醉心權力紛爭的有心人紛紛行動起來,大量暗子向著司馬一族靠攏。
麵對張讓的疑惑,崔鈞繼續說道:“曹操就是司馬防舉薦,曹操打死過我們十常侍的人。”
“也因為司馬防看好曹操,提供不少便利,變相幫助何進一黨。”
“別小看曹操,此人能屈能伸,對宦官深惡痛絕,常有亡十常侍之心。”
“假如這些還不夠,那麼最大的問題還是司馬徽。”
。您提供大神二二的九月的人在三國寫日記,貂蟬繃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