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1 / 2)

史書上對王昭君的記載不多,僅僅不足150字。王昭君,名嬙,為西漢南君秭歸人(今屬湖北),元帝時改稱“明君”或“明妃”,是齊國王襄之女,因出身平民,身世詳情沒有考證。17歲時被選入宮待詔。漢元帝時,元帝答應呼韓邪單於提出的和親要求,決定從宮人中挑選一個才貌雙全的宮女,作為公主,嫁給呼韓邪單於。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妃嬪,命畫師畫美女的畫像,**宮女紛紛賄賂,而昭君自信於自己的美貌,被畫師醜化。被派遣。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裏。王昭君在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曆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王昭君的曆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從這裏看出王昭君出生於公元前52年,公元前33年出嫁匈奴,之後邊疆和平50年,即王昭君卒於公元17年,享年69歲。

----------------

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與呼韓邪單於非常恩愛,被封為“寧胡閼氏”,並為呼韓邪單於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師(也作伊屠牙斯),封為右日逐王。婚後的第三年,即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逝世。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於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於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五歲,正是絢爛的盛年。

從這裏又看出王昭君卒於公元前17年,享年35歲。

----------------

在匈奴這片黃塵滾滾,孤鴻南飛,牛羊遍地,青草連天的土地上,王昭君生下一子,稱作伊屠智牙師,封為右日逐王。然而,在建始二年,短暫的婚姻生活之後,呼韓邪單於與世長辭了,那年王昭君二十四歲。一個中原的女子,在胡地習慣了羊奶,住慣了氈帳,學會了騎馬射豬,也懂得了一些胡語。按照匈奴的習俗,王昭君複嫁給新繼位的單於,呼韓邪單於的長子,雕陶莫皋即複株累單於,此後生下兩女,長女雲為須卜居次,小女為當於居次。十餘年之後,王昭君隨雁仙逝了。

這裏又說王昭君死時才34歲。

----------------

呼韓邪單於舉行盛大國慶,封昭君為寧胡閼氏,即胡漢友好皇後。昭君出塞和親,化幹戈為玉帛。消除了戰事,為兩國開創了穩定和平的政治局麵,深得人心。遺憾的是,兩年後呼韓邪單於暴病身亡,昭君陷入一派悲痛之中。

依據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習俗,昭君需改嫁呼韓邪單於第一個妻子所生長子複株累單於雕陶莫皋。為了顧全大局,昭君隻好委屈求全。婚後,為其生有二女,大女兒叫須卜公主,二女兒叫當於公主。雕陶莫皋傾愛昭君言聽話從,為維護胡漢兩國關係,發展農牧業生產做出了極大貢獻。偏偏好景難長,雕陶莫皋又染疾病而亡,王昭君再一次精神重創。這時王莽推行新朝篡漢,天下大亂。胡人以外姓為啥可奪劉漢江山為由?唇槍舌劍,刀光劍影,危機四伏。眼看自已為之獻身的和平之局,即刻變為烏有,昭君整日以淚洗麵,仰天長歎,悲憤成疾。三十四歲的她,終於香消玉損,一命黃泉。

這裏也是34歲亡。但是請注意:這時王莽推行新朝篡漢,天下大亂。胡人以外姓為啥可奪劉漢江山為由?唇槍舌劍,刀光劍影,危機四伏。昭君整日以淚洗麵,仰天長歎,悲憤成疾。三十四歲的她,終於香消玉損,一命黃泉。

王莽篡漢是公元8年,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製”。按這句來解釋的話,王昭君是公元8年左右病逝的,病逝時34歲。按這裏來說的話,她的出生年月又不對,但在此,應小說要求,我們以這個為主。----------------

至於昭君卒於何年,不得而知了。昭君死後,葬於青塚,而專家考證說,這隻是她的衣冠塚,王昭君到底埋葬在什麼地方,隻能是一個永遠的迷了。現代史學界對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的曆史功過意見分化嚴重,讚之毀之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