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子(1 / 2)

百慕大三角州,霧氣彌漫,天氣似乎相當的不穩定,而且迷霧深處隱隱傳來陣陣雷聲。

一艘名為“未來星號”的小型美國海軍艦艇,正在裏麵緩慢行駛,船上是受邀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有研究電磁理論的物理學家,有研究各種不明未知生物的生物學家,有去過各大海域的海洋專家,以及一支參加過伊拉克戰爭的海軍陸戰隊小隊。

本來還有兩艘護衛艦,但已進入百慕大之後,卻都莫名其妙的失去了聯係,有多年航海經驗的老船長喬治,頓感這次的航行詭異非常。

此時的船甲板一角站定兩個華人,正拿著軍事望遠鏡四處張望。年齡約二十歲上下的青年叫楊林,父母都是醫生,在楊林隻有三歲的時候,參加一起國際紅十字會組織的援非醫療行動中,感染無名病毒,遺憾離世。之後叔父楊友德把楊林收養過來,楊友德是一位探險家,由於出身在醫藥世家,所以盡管研究的方向已經不是醫療方向了,但還是將楊家祖傳的針灸基本上都傳給了楊林,並且也經常在楊林放假的時候,帶他到國內外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增長見識,叔侄倆的感情相當好。

楊林幼時雙親離世,雖然叔父待他猶如親子,但獨處的時間還是遠甚其他人,所以自小楊林就非常獨立,加上後來楊友德經常一出國就是幾個月,獨自一人的楊林更加的成熟。楊林平日裏相當的勤奮好學,大學讀的是中文專業,其他人忙著交際泡妞,而楊林平時基本都埋在圖書館裏。此中國古今的曆史知識研究的相當通透,而且和叔父幾次探險中發現的一些古籍和古董更是愛不釋手。

今年楊友德受邀與一些國際知名的各項專家,到百慕大海域周邊進行探險和考察。正好楊林大學放暑假,本來楊友德是不想帶楊林前來的,畢竟在百慕大三角洲是有不小的危險性,但架不住楊林的軟磨硬泡,所以還是把他帶來了,楊家的人骨子裏就是有股子冒險的精神。

用望遠鏡觀望了半天,楊林不禁暗暗咂舌,自從進入到百慕大之後,“未來星號”的周邊就籠罩著一層又一層的灰霧,能見度相當低,百米以外就基本上看不見了,不遠的天空中閃爍著古怪的旋渦雲團和光亮、綠光和磷光、一道道耀眼的電弧似乎也昭示著詭異的電磁異常。盡管船速已經降到很慢,但似乎每行駛一段路程,天氣就越惡劣,從萬裏晴空到雷鳴閃電隻航行了不到50海裏。

眼見風雨漸大,二人走進船艙,見到幾位同來的資深電磁物理學家在駕駛艙和船長喬治等人正在進行熱烈的討論,原來導航係統就出現了一些奇怪的故障,船在坐標上已經無法定位了,航行方向也丟失了,說白了離開了衛星定位,這幫書呆子、學院派連東南西北都分不清。

幾位專家紛紛判斷這和當地的電磁場有關,在學術上曾經也有專家多次提出一些超越目前科技的概念,對眼前這一幕倒算是有所準備。有人提出自然界可以自發地形成一些磁場,然後製造出某種適當的情況,使得飛機、船艦完全碎裂,或者消失到另外的時空中去。也有人提出改變頻率說,如果人體全部原子的頻率與牆壁全部原子的頻率相同,人就能隨意穿牆而過;如果人體全部原子的頻率做到整齊劃一,人就會突然消失,同理那些在百慕大消失的飛機、船艦也可以用這個道理解釋。

在得知天氣越來越差的時候,船長喬治通過聲呐探測儀向周邊海域進行探測發現前方2公裏處有類似暗礁的訊息,於是讓船偏轉方向行駛,但是當船偏轉行駛不到幾分鍾裏時,聲呐探測儀又探測到發現前方2公裏處有暗礁,於是又數次偏轉方向,甚至打算原路退回去,但可惜的是,已經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而且外麵的天氣越來越差了,不遠的天空上劃過的電弧已經粗若水桶,幸好船上的避雷裝置還有效,暴雨像傾瀉般一遍遍衝刷著船體,黑藍色的海浪此時也將船體一次次拋向浪尖。

老練的美國船長喬治一臉的嚴肅,拋錨停下船,和船艙裏的科學家商量,已經有些科學家微微變色了,做研究重要,但似乎這樣下去,生命已經有點威脅了,於是大家紛紛提出,先等一等,等天氣好轉了再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