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天下37(1 / 1)

三十七.刺殺

劉邦是一個很閑不住的人,剛剛把家搬來了長安,舒坦了幾天,又要準備出門了,這次的目標是韓王信的餘黨。

韓王信投降了匈奴以後,作為一個叛徒,在匈奴那邊的地位也不高,手底下的人早就被劉邦打的屁滾尿流的,平城之圍以後,好不容易有了喘息的時間,但這口氣還沒喘過來,劉邦就打來了。

我招你惹你了啊,揪住尾巴就不放。

韓王信手下這些雜牌軍,哪是劉邦的對手,劉邦前腳剛到,韓王信手下這夥人後腳就跑了。劉邦撲了個空,感覺挺掃興的,隻好打道回府,回長安的陸,偏偏經過的趙國。

平城之圍出賣了趙國大片領土之後,由於這件事幹的很不地道,再加上匈奴常年搶劫,趙國人民過得很不舒坦,趙國的丞相名叫貫高,是個血性之人,看著劉邦出買國土,對劉邦產生怨恨之情。

但這隻是這股感情產生的開始階段,也是他進入喪心病狂的初始階段。

劉邦進入趙國以後,趙王張敖車前馬後的伺候著。這個張敖可不得了,他是漢朝開國大將之一張耳的兒子,張耳開國以後被封為趙王,並且和劉邦結為親家——劉邦把自己的女兒魯元公主嫁給了張耳的兒子張敖。但是在兩年前(漢高祖五年)因病去世,張敖便接過了父親的王位,繼任趙王。又是藩王,又是劉邦的女婿,這身份,也算是尊貴了,但張敖伺候劉邦的時候,正趕上劉邦心情鬱悶(沒砍著人),劉邦對自己這個女婿態度非常不好,動不動就指責張敖(具體情節可參看苦情局中女婿倒插門的情節)。

作為女婿嘛,自己老丈人對自己嚴肅一點也是應該的,但有一個人卻看不慣,這個人就是趙國丞相貫高。貫高從一開始就隨著張耳出生入死,這輩子沒佩服過啥人,就佩服張耳,開國之後,一起來到趙國,準備勵精圖治一番,當年的熱血,卻被現在的一盆冷水滅了。張耳一手治理的趙國,如今國土被出賣了大半,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兒子,卻如此懦弱。貫高把這一切錯誤,都歸咎於一個人——劉邦。

按說劉邦確實有錯,但把責任全部歸咎於劉邦,的確有點牽強。這種想法在貫高的心目中就像一顆發芽的樹,越長越大,終於遮住了陽光。貫高也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偏激,甚至他認為,隻有殺了劉邦,才能為張耳報仇(什麼仇?)才能恢複大漢的榮光。如此偏激的想法,也算是精神方麵的問題吧,可當時沒有心理醫生,治不了這種病。

終於,貫高決定下手了,地點就在劉邦過兩天準備經過的一個地方,叫柏人縣(今河北省柏鄉縣西南)。

一切安排妥當,就等夜黑風高。

幾天之後,劉邦那計劃朝著柏人縣出發,貫高的心一直在加速跳動,在他看來,自己將做下一件驚動天地的大事,自己的夢想也快要實現。

劉邦坐在車裏(馬車),閑來無聊,隨口問了一句身邊的隨從:“我們前麵那個縣叫什麼?”

隨從回答:“叫柏人縣。”

劉邦突然覺得這個名字不好聽,他認為柏人,諧音是迫人,強迫人的意思,我堂堂大漢皇帝,怎麼能被人強迫?這個縣的名字不好聽,皇帝大爺我不去了,繞路。

劉邦居然就這麼躲過了一劫,要是旁邊有牆的話,貫高當場撞死的心都有了。

刺殺計劃隻能暫時擱置,但不等於放棄。擱置的原因很簡單,劉邦回到了洛陽。

劉邦剛剛遷都,東西還沒搬完,暫時將洛陽作為臨時都城,臨時都城也是都城,安全工作相當到位,貫高暫時找不到下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