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相傳是夏朝的後代,沒有農耕,沒有手工業,一直過著遊牧生活,這就注定了他們必須要來南邊有手工業的地方獲取自己無法生產的生活必需品,獲取的方式也挺直接,不是賣,而是搶。從春秋戰國時期就搶到了現在,秦朝修的長城,就是為了防止匈奴南下劫掠,由於秦朝一度強大,加上長城也發揮了一定作用,近幾十年匈奴也沒南下搶劫。
到了現在,不搶不行了,這麼多年沒來拿東西,再不拿點就活不下去了,管你現在是秦朝還是漢朝,照搶不誤。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匈奴南下,首先攻入漢朝的封國韓國(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韓國的封王也巧,也叫韓信,為了與被劉邦整的那個韓信相區別,一般叫他韓王信。高祖七年十月,匈奴把韓王信圍在了馬邑,作為韓國皇族的後代,韓王信一點也沒繼承皇家的血性,立馬就投降了,降了也就算了,居然還拉上整個韓國的兵馬進攻漢朝。劉邦也發揮他一貫特點,二話不說,親征!
皇帝來了果然就不一般,劉邦剛到,就砍了韓王信手下的幾個大將,韓王信不得不撤出漢朝邊境,躲進了匈奴境內。按說老大跑了也就算了,韓王信的手下投降的卻非常徹底,韓王信手下的大將王黃等人繼續留在對漢作戰第一下,收編韓國散兵敗將,繼續對抗劉邦,計劃著利用匈奴的幫助奪取一片地盤,自己也稱王稱霸。王黃果然是王黃,這計劃很快就黃了。劉邦才不管什麼韓王什麼匈奴,隻要是敵人,悶頭就打,王黃哪是劉邦的對手,幾下就被打趴下,一路北撤,跑到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看來硬打是不行了,隻能耍點小聰明。王黃與匈奴人製定了一個周密的計劃,具體就是王黃派小股部隊出城迎戰,引誘劉邦進入平城,這時匈奴大部隊突然出現,圍住平城,餓死劉邦。就這麼一個簡單的計劃,也就匈奴人的腦子想得出來了,可就這麼一個計劃,真還把劉邦騙住了。
其實被騙也是應該的,看看劉邦之前的作戰記錄,隻要是張良蕭何等人不在,劉邦單獨指揮作戰,無一例外,沒一次打贏的,哪怕最簡單的計謀劉邦也看不出來。看來劉邦真不適合當指揮家。
這次張良蕭何也不在,隻帶了樊噲這個二愣子來,看見敵人居然出城迎戰,腦子也不多轉個彎,提著刀就上。敵人果然不經打,幾下就敗退,劉邦便帶著人喜滋滋的入城,剛剛拍拍屁股坐下準備休息,探兵來報:不好!咱們被圍啦!
劉邦腦子裏麵馬上蹦出兩字:中計。但礙於皇帝麵子,沒說出來,立刻積極布置防禦,叫人突圍出去傳遞消息,等待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