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天下18(1 / 1)

十八。劉邦的日子不好過。

劉邦的日子很不好過,從彭城跑出來以後,跑回了下邑(今安徽碭山縣),這裏的守將是他老婆呂雉的弟弟周呂侯。看見自己的姐夫跑來,也客氣,把自己的兵交給劉邦。項羽追了一段沒追上,就返回彭城處理後事去了。

劉邦一在下邑安頓下來,就發動蕭何樊噲曹參等人四處去征兵,他還是不服,被三萬人打趴下了,誰會服啊。

邊征兵,還邊去勸旁邊的黥布。黥布原來跟著項羽打天下,所以封王的時候被封為九江王。說起來這黥布和劉邦也算老相識,劉邦當亭長送那夥人去驪山服役的時候路上還遇到了另外一服役的人,黥布也在裏麵,晚上休息的時候他和劉邦坐在一個火堆前吃飯,說著說著就認識了。這種老戰友關係,劉邦一來說,黥布自然拍拍胸脯答應幫助劉邦去抵抗項羽。

項羽處理完了彭城的事之後,繼續來追殺劉邦,突然出現了一個黥布當在前麵。項羽手下畢竟人少,又剛剛打了一架,就停了下來,準備和黥布打持久戰,這麼一持久,就持久了兩個月,拖到了六月。

這裏兩個月劉邦總算來得及喘了一口氣。他重新整頓的新召來的士兵,備齊了糧草,很不厚道的把炮灰的重任交給了黥布,自己從西邊出發,突襲廢丘。

不知為何,每次第一個被打的都是章邯,這次廢丘的守將也是章邯,這個倒黴的人隻會玩人海戰術,當年仗著自己有四十萬人追的起義軍滿地圖跑,自從钜鹿之戰被打敗後,基本上就沒打贏過,這次也不例外,劉邦才打了兩天,廢丘就給打下來了。這下章邯跑不了了,自殺而死。

看來章邯這個悲劇人物完全不會打仗,隻會人多欺負人少,一點戰略都沒有,一遇到項羽劉邦張良這些會打的人立刻就軟了,以至於成為一個負麵教材。不過他當年臨危受命,寧死不降的勇氣還是值得表揚的。

打下了廢丘,劉邦又重新建立了中央機構,設置郡縣,不斷穩固後方,積攢實力。

正在搞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黥布那邊終於扛不住了,跑回來找劉邦。劉邦一看前線敗退,帶著兵馬跑進榮陽城了據守。

在榮陽城的劉邦命令周圍的士兵來榮陽集合,加固榮陽的城防,準備以榮陽為據點打一戰拉鋸戰,然後伺機反撲。各項工作準備好了以後,魏王跑了。

魏王這個牆頭草在劉邦不斷壯大的時候投降了劉邦,彭城之戰的時候也不幫忙,現在看劉邦不行了,請了個假說回去探望自己父母的病情,走到半路上就帶走了自己手下幾萬人準備投降項羽。

這對劉邦來說可是不小的損失,魏王這一走幾乎帶走了三分之一的人,劉邦正在急著,他所管轄的關中地區遇到了大旱,本來這個月是收獲的季節,田裏顆粒無收,嚴重到人吃人的地步(人相食)。劉邦算是倒黴到家了,人跑了不說還遇到了大旱,真是喝口水都塞牙縫。

劉邦馬上派酈食其去勸魏王回來。魏王不但是牆頭草還是一根筋,酈食其這張嘴怎麼拉也拉不回來。軟飯不吃,劉邦就派韓信曹參灌嬰去打。魏王這種小菜鳥更本不是這些猛人的對手,很快就被韓信俘虜,抓了回來。

但他沒急著叫魏王的兵回來,劉邦叫韓信就這魏王的這幾萬並去打趙王,很快,趙王也被韓信砍了。收了趙王的的兵,劉邦的勢力再次大增。

他又下令災民可以到榮陽來,開放軍倉發放,各地郡縣也必須開倉放梁,又修建了一條路通道敖倉(今河南滎陽東北敖山,古時重要的糧食儲存地)才使旱情得到緩解。

劉邦解決了內部問題,就等著項羽來。不久,項羽來了。既然是攻城嘛,首先就要吧城圍起來,他不但圍成,還劫糧。

項羽多次派人去偷襲劉邦建往敖倉的糧道,使糧食運不進城裏。項羽又在城外圍著,不能出去買。耗到最後,劉邦耗不住了。

耗不住了,就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