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鐵血鷹揚 尖刀部隊(1 / 3)

三日後,破曉時分。一通長長的號角劃破了黎明的沉寂。劉冕如同條件反射一般睜開眼睛,習慣性的伸手朝旁邊一摸——居然搭了個空。

他不禁暗自一笑:還以為懷抱團兒睡在自家軟榻上呢!

但這裏已是左鷹揚衛軍隊的大營。

劉冕昨天下午入軍,在自己的單獨營帳裏渡過了第一個夜晚。他騰的一下翻身而起,走到營房一角掬一把桶裏的冷水洗了一臉,開始披掛鎧甲。

每日清晨,軍中號角響起眾軍起床,巡夜哨的回去歇息。再等片刻會有刁鬥敲響,便是早膳時間。很快,一通鼓起,三軍聚於點將台開始操練或是由大將軍分派別的任務。

劉冕現在已經是從三品將軍了,職輩不低。在左鷹揚衛裏也算得上是‘二當家’或是‘三當家’。大唐共有十二衛府兵、數支皇家禦率,像他這樣的從三品將軍也不在少數了。但是相對於他剛剛二十歲的年齡來講,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奇跡般的存在。

用馬敬臣的話來說,‘你是我見過的最年輕的七品中候、四品郎將、三品將軍’。

按照現在的軍銜級別來換算一下的話,燕然道行軍大總管黑齒常之,差不多是個軍區總司令。大將軍張仁願可算是軍長級別。自然下來,劉冕與馬敬臣可算是師長級了。

對此劉冕心中暗自有些好笑,二十歲就當上了‘師座’,這在二十一世紀簡直是無法想象的事情。但封建王朝就是這樣的,皇帝一高興能把你從泥腿子提上師長,哪天不高興也能讓你一個軍區司令回去種田做苦役。那都隻是一句話的事情,所以沒什麼值得高興和炫耀的。

此外,已是二次從軍的劉冕,總算對大唐‘軍區’的劃分有了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和認識。乍一聽來‘燕然道’這種稱呼容易和河南道、隴右道這樣的道州地域名稱打混。但實際上,這個燕然道所指的‘道’,是一種軍區的劃分辦法,隻是唐時的人習慣用上此等稱呼。道,在軍事上是最大的軍區機構,接下來還有軍、守捉、城、鎮。黑齒常之這個燕然道行軍大總管,管的就是‘左右鷹揚衛’兩軍。

而劉冕的手上,現在也終於算是有了一點‘兵權’。昨天,他和馬敬臣、張仁願一起入軍,軍隊裏舉行了一個簡單的歡迎和誓師儀式。其實更重要的就是劃分了三名主要將領的本職與直係軍隊部屬。

按照張仁願當初在劉冕家裏的設想和安排,馬敬臣總督糧草墊後押軍,成了三軍後勤總管和後軍指揮官。張仁願坐鎮帥帳號令三軍,直係麾下有一萬鐵騎親隨坐鎮中軍。劉冕,率領五千名軍中最精銳的越騎騎兵組成親翊府,擔任前軍先鋒。

大唐兵誌明文規定,軍中最擅騎射者選為越騎,其次為步兵、武騎、排手、步射。

所以,這一次劉冕所帶的,是一批精銳之中的精銳,基本上他們都是至少服了五年兵役的老兵,九成以上的人已是募兵雇傭軍。他們是職業的軍人,各方麵的素養都極高。到了戰場之上,就是殺人的機器。

五千人,相對於五萬人馬的左鷹揚衛來說的確不算什麼。但他們就像是一把刀最鋒利的尖刃,雖然少薄但卻是決定整把刀優劣的關鍵所在。因此,劉冕覺得張仁願對他還是非常信任與器重的,很夠意思。一般來說,一支軍隊當中最為精銳的人馬,總是被‘一把手’牢牢掌握在手上。張仁願卻認為,最精銳的部隊就要由最驍勇的將軍來擔綱。將者,軍之魂。以劉冕的武勇和膽略,定能將這支尖刀部隊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此刻劉冕隱約感覺,他終於第一腳踏上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舞台。這五千人馬的尖刀部隊,就將是他的劈天巨斧。他要用它來開劈一個新的天空,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