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和二年四月十六,暮筠誕下一兒一女,小皇子取名為卓怺,小公主取名為卓姮。
怺,有從心之意,姮,是中原神話中的月中女神。暮筠和卓淩初給他們的兒女取這個名字,一是兩人名字合起來與“永恒”諧音,另外就是他們希望他們的兒子處事從心,女兒高貴獨美,不受世俗所縛,一輩子開心做自己就好。
小皇子小公主出生後,西昌舉國歡慶,不,不光是西昌,鄰國大朔亦是率土同慶,受平仁帝之令,各大城池以煙花慶賀,連放了三日。
曾經想要在暮筠生產完就諫言陛下廣納後宮開枝散葉的禦史傻了眼,皇後娘娘當真是好福氣,一朝得此祥瑞龍鳳雙胎,乃西昌之福,陛下更是稀罕得緊,此時若是觸怒陛下,怕不是自己當真是嫌在這世上活夠了,主動往槍口上撞。
嗐,等孩子大點再說吧......
當然,一心想勸盛和帝充實後宮的朝臣雖然層出不窮,一心等著皇後娘娘哪日受了冷落出口提及,但在盛和帝執政的十幾年,他們卻一直沒有機會,隻因皇後娘娘一直都處於盛寵之中。
十五年後,兩個娃已經思想成熟,卓淩初便將西昌交給兄妹倆打理,退居幕後,掛著太上皇之名,與暮筠雲遊天下去了。
“永恒”兄妹兩周歲時,暮筠帶著他們回了次娘家,這兩年間,暮筠雖然經常與大朔親友書信,但也架不住自己對他們的思念,便在兄妹倆可以稍稍承受舟車勞頓的年紀,帶著他們去看遠在大朔的親人。
另外,此次回上京的路上,她還帶著任務。
西昌和大朔,貫穿著一條由西向東的大江,名叫滄江。滄江水流充沛,湍急險峻,支流甚廣,在每年雨季之時,常常在沿岸發生水患,輕則波及莊稼田地,嚴重時衝塌百姓民宅,造成百姓流離失所,疾病橫生。
滄江對百姓造成的傷害,波及西昌、大朔兩國。此前兩國水火不容,不曾有意同治滄江水患,在每年雨季,便成了朝堂上的主要議題,自打卓淩初登基後,他便與平仁帝以兩國當權者名義,共同商討治理方案,經過多方探討,雙方確定開拓橫跨兩國的新運河,不光在滄江水流量大時,開閘放水疏解水患,還可以在水流平緩的新河上開設兩國商船貿易,加強兩國往來。
暮筠這一路的任務,就是代替坐鎮西京的盛和帝,以及在上京城指點江山的平仁帝,以最高上位者的名義,監管新滄運河修設進度,專設款項是否用到實處。
西昌朝臣們聽到皇後娘娘被陛下委以重任,竟是見怪不怪,並不覺有何不妥。畢竟這些年,皇後娘娘幫陛下分擔國事,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隻是盛和帝這段日子,明眼可見的心情不佳,甚至接連幾日兩眼黑青,滿臉胡茬,帶著厭色上朝,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致。
有官員想趁此機會送幾個美人到陛下身邊,卻被旁人給製止了。
“你想死啊,陛下明顯是思念皇後娘娘夜不能寐,你忘了之前被貶到北相的尚書大人了?”
那官員倒吸一口氣,但偏偏不信邪,還是將自己閉月羞花的女兒送到了卓淩初麵前。
不博一下,此生怕是難有出頭之日!
但結局毫無懸念,那官員第二日一家老小,奴仆下人,全部被貶到了北相最蠻夷之地。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天潢貴胄的“永恒”兄妹也不例外。兄妹二人雖才兩周歲,但極為早慧。兩人打小就被父皇抱著進禦書房翻折子玩,現在又被母後帶著沿路接見地方官員,耳濡目染的,兩個粉雕玉琢的小肉團子過家家都是用小奶音假裝議論政事,看得暮筠哭笑不得。
暮筠現在絕對想不到,二十年後,繼承兩人絕世容顏的“永恒”兄妹,當真如同他們的名字的寓意,卓怺遵從恣意心意,秉承卓淩初“戰神”血脈,成為了橫掃千軍萬馬的大將軍,向北橫掃遠東諸國,向南廣納東南附屬小國,全都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