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節憂猶寡斷,可以不必考慮;但唇亡齒寒,陶恭祖必不會坐視不理,此戰須要在陶恭祖反應過來之前完成……”
戲誌才補充了一句。
“不錯,兵貴神速……”
聽到此處,張涵的笑容變了。這是要大戰一場了,以這幾位的意思,搞不好還是一場關東群雄討張涵之戰。然,張涵並不畏懼,準備了這許久,造反都想過幾回了,何況是幾路諸侯。
“不過,在此之前,還要先解決這裏!”
進攻泰山就要一舉將其拿下,最好的進攻路線,是從魯國出兵。魯縣距離泰山郡治奉高隻有三百餘裏,以一支奇兵奔襲,五日內可到城下……郭嘉與戲誌才正就進兵路線進行討論,一支修長如玉的手指輕輕點在了青州平原郡上。
‘美人’荀彧,就是令張涵笑口常開的另一個收獲。張涵這些年來,始終與荀衍保持聯絡。幾年的努力,如今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荀攸任黃門侍郎,荀爽就任光祿勳,這都不是張涵可以招攬的。但在張超離開雒陽時,受命特意到穎川荀氏拜訪,將董卓入雒陽後的形勢一一告知,盛情邀請。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候,荀氏也沒有什麼好挑剔的,恰好荀彧棄官歸家,正有遷移之心,一拍即合,荀氏舉家遷至青州。
早知成功的機會很大,張涵得知這個消息,仍是大為歡喜。荀氏兄弟都是人才,張涵各有任用,荀彧被任為主薄,在其中並不是顯位,卻最得信重。
張澗與荀彧頗為相似,大局觀都很好。戲誌才和郭嘉則長於謀略。然而,人才多了,也是個麻煩。同一件事情上,這些人的側重各有不同,常常要翻過來,掉過去,琢磨好久。直到近來,幾人互相知道了底細,方才有了默契。謀劃上,戲誌才為謀主,郭嘉拾遺補缺;大局上,張澗為謀主,荀彧拾遺補缺。
初平元年(190年),發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事情。
正月,山東州郡起兵以討董卓。
二月,董卓遷都長安。驅徙雒陽百姓悉西入關,方圓兩百裏內的百姓,盡被驅如關中。
三月,獻帝車駕入長安,董卓焚毀雒陽,並誅袁氏全族。此刻,關東群雄仍在關外徘徊不前。袁紹屯河內,張邈、劉岱、橋瑁、袁遺屯酸棗,袁術屯南陽,孔卓屯潁川,韓馥在鄴。董卓兵強,袁紹等沒有敢先進軍的。隻有曹操想要進攻成皋,卻被徐榮領兵殺的大敗而歸。不過,成皋也還是在關外。
同是三月,青州也發生了一件大事。平原相岑濤開始清查平原的土地兼並。
土地兼並,曆來是豪強們的最愛,世家大族莫不如是。農民常常是土地被人侵占了,卻還要負擔土地上的稅賦。無法生存,隻好依附於豪強。而世家大族藏匿土地人口,地方小吏又多出自其家,在收稅的時候,也可以少交許多。這些稅賦被轉嫁到了農民頭上,農民的負擔過重,更促進了兼並的進行。
但是,和平年景裏,豪強也不敢太過囂張,鄉裏鄉親的,多少也要顧忌一下影響。因此,青州六郡國裏,惟有平原的土地情況最為嚴重。
岑濤這一查,等於是捅了平原的馬蜂窩,立刻觸動了許多人的敏感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