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本以為沈田子之事會拖延許久,但僅僅一天過後,中軍帥帳的兩道任命就打消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慮。
原鎮西將軍、九原守將伍雲召屢屢戰敗丟失重地本是罪無可赦,但念在其能主動戴罪立功,身先士卒,功過相抵,降為安東將軍,鎮守朔北。
原九原參將沈田子保留參將職級,另有重用。
沈田子驍勇與北府軍不少人都打成一片,如今雖然職級未降,但失了九原參將,實際上就是明升暗降。
首先不滿的便是和沈田子同時參軍的那些人。
直麵韓裕,這些人自然沒有這個膽量,無奈之下,他們便求助於另一位北府軍出身的九原參將王鎮惡。
但和沈田子不同,麵對此情此景的王鎮惡隻勸說所有人不要卷入其中,以免引火燒身,就對此事再不管不顧。
眾將見如此鬧也沒用,便隻能作罷。
鬧劇結束,目光又重回戰事之上。
趙無極失了昌平,退守下蔡,意圖再尋戰機,妄想東山再起。
但現實並不打算給他這個機會。
僅僅過了不到四天,晉陽的使者便到了下蔡,將姬義的詔書當眾宣讀。
雖然隻是責令他回去述職,但所有人都清楚,一旦他回去,等待他的便是責罰和無休止的爭吵。
眾將都勸他暫時不回去,但趙無極推卻了眾人的好意,帶著兩三個隨從便上了路。
兒子趙沁雖然沒有跟著他一同回去,但倉促之間趙無極也替他謀了一處好營生,將他托付給自己在邊疆的好友處。
不說日後能讓自己昭雪,也算是給趙家留下一條血脈。
趙無極離開的第二天,韓裕便帶著虎豹騎發動攻擊,趙虎集結兵力出戰不敵,隻能龜縮於城中。
趁此良機,韓裕讓王鎮惡帶領士卒,數日間重新收複丟掉的九原諸城。
困守孤城,趙虎的日子可想而知。
韓裕也不想再多添殺戮,便打算和平解決這裏的事情。
隨即派出使者攜帶書信入城勸降趙虎。
趙虎收到書信,也陷入了猶豫。
趙無極對自己確實是重於泰山,若無他的提攜,如今的趙虎恐怕還是一個小小的百夫長。
如今恩人因為韓裕的緣故蒙上不白之冤,自己非但不能報仇,反倒還在這裏倒戈投降,傳揚出去,他的麵子實在是沒地方可以擱。
但若是不投降,城內這三萬將士又將何去何從。
韓裕切斷了城內與外界的一切通訊,在外無救援和糧草的前提下,想要守住下蔡,幾乎是做夢。
一麵是對趙無極的忠,一麵是對下屬將士的愧,難以權衡之際,這個沙場廝殺多年的漢子不禁陷入了迷茫。
韓裕見趙虎執迷不悟,便想到了狠招。
他們費了不少功夫找到了一個晉軍校尉,然後把韓裕寫好的書信帶入城中。
韓裕猜測,城內此刻應該分成了兩派。
一派必然是支持投降,一派則是要和自己死磕到底。
趙虎是哪一派對於韓裕來說已經不重要,他要做的就是攪渾如今下蔡的這潭水,讓城內的晉軍自相殘殺,從而徹底失去鬥誌。
城主府內,這個校尉顫顫巍巍的來到趙虎近前,苦著臉從懷中掏出韓裕書寫的卷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