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

5.開國首功位列三傑

消滅項羽、平定楚地後,諸侯聯名上《勸進表》給劉邦,推舉他為皇帝。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眾諸侯及太尉長安侯盧綰等300多人,恭聽了劉邦即帝位的詔書。劉邦稱帝後,在洛陽南宮大宴群臣。席間,觥籌交錯,君臣共飲。劉邦顯得特別高興,他說:“你們都說實話,我為什麼能夠奪取天下?項羽又為什麼會失去天下?”群臣眾說不一。劉邦最後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我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如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用他們,所以能得天下。項羽隻有一個範增還不能重用,因此最後敗在我的手中。”不難看出,劉邦認為張良、蕭何、韓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這三人亦被稱為“漢初三傑。”其後,劉邦論功行賞。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酂侯,食邑最多。許多功臣心裏憤憤不平,私下裏議論不休。他們說自己跟隨劉邦輾轉南北,身經百戰,而蕭何隻不過坐在家裏發發議論,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無戰功,為什麼他的食邑反而比我們多呢?劉邦聞知此事後,就對他們說:“你們知道獵人嗎?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獵狗,而指示行蹤,放狗追獸的是人。如今諸位隻是能獵獲野獸,相當於獵狗的功勞。至於蕭何,他能放出獵狗,指示追逐目標,那相當於獵人的功勞。況且你們隻是一個人追隨我,多的也不過帶兩三個家裏人,而蕭何卻是全族好幾十人跟隨我,這些功勞怎麼能抹殺呢?”眾人聽罷,都無言以答。諸侯分封完畢,接著是排位次。群臣都說:“平陽侯曹參跟隨陛下南征北戰,身受70餘處戰傷,攻城略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劉邦已經壓過大家一次,重封了蕭何,對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說什麼,不過他心裏仍然認為蕭何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內侯鄂君說:“在楚漢戰爭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隻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後世的大功勞,怎麼能把像曹參等人隻是一時的戰功列在萬世之功的前麵呢!依臣之見,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鄂君的這番議論,正中劉邦下懷,於是順水推舟,把蕭何排為第一,準許他穿鞋帶劍上殿,並封了蕭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

劉邦論功行賞、分封諸侯後,定都的問題又迫在眉睫。起初,打算定都洛陽,後來戍卒婁敬麵見劉邦,建議依借關中的險要形勢,定都鹹陽(今陝西長安縣西北)。劉邦征求張良的意見後,當即決定定都鹹陽。並封婁敬為奉春君,賜姓劉。於是,劉邦暫居櫟陽,命丞相蕭何營建鹹陽。公元前199年,皇宮竣工,蕭何奏請禦駕往視。劉邦於是從櫟陽到鹹陽,蕭何接駕,導入遊觀。最大的一座,叫做未央宮,周圍的有二三十裏。東西兩方,闕門最廣。殿宇規模,亦皆高敞,尤以前殿最為豪華壯麗。武庫、太倉,分建殿旁,氣象巍峨。劉邦巡視一番後,嫌宮室過於壯麗豪華,責備蕭何道:“朕之起義,原為救民。現今天下初定,民窮財盡,怎將這座宮殿造得如此奢華?”蕭何見漢帝責怪,不慌不忙地說:“正因為天下剛剛安定,才好借機會多征發些人和物來營建宮室,況且天子以四海為家,宮室壯麗才能顯出威嚴,也免得子孫後代再來重建。”劉邦見蕭何回答的如此得體,便轉怒為喜道:“如此說來,朕未免錯怪你了。”蕭何聽漢帝在安慰自己,接著說:“微臣此事雖蒙陛下寬宥,但來日方長,難免有誤,尚望陛下有以教之。”漢帝微笑著說:“你做事頗有遠見,朕記得當年攻破此地時,諸將乘亂人宮,未免有所攜取,惟汝隻取書籍表冊而去,目下辦事有條不紊,方便多了。”蕭何亦笑道:“臣無所長,一生為吏,對於前朝典籍,視為至寶,平日得以借鑒。今為陛下一語道破。陛下天資聰慧,事事留意,真非臣下可及萬一也。”漢帝聽了大喜,便指著未央宮的四周,對蕭何道:“此處可以添築城垣,作為京邑,就叫長安吧。”從此,鹹陽便更名為長安了。至此,西漢建都長安,曆時200餘年,蕭何成為該城的最早規劃和設計者。

[編輯本段]

6.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都出於同一個人。這原是一條民間俚語,見於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紿韓信》:“韓信為人告反,呂後欲召,恐其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稱陳?已破,紿信曰:‘雖病強入賀。’信入,即被誅。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韓信年輕時帶劍投奔項梁,默默無聞;後隸屬項羽,也隻做個郎中,他多次獻策以求重用,項羽都未采納。劉邦入蜀時,韓信棄楚而投漢,依然默默無聞。隻任迎賓小吏,卻因犯法被處斬刑,刀口下出狂言,驚動滕公夏侯嬰,薦為治粟都尉;是蕭何發現了韓信這奇才,但仍未獲重用。軍至南鄭,韓信自覺出頭無日,便隨眾將逃亡。蕭何未及請示,便月下追韓信。有人向劉邦報告丞相也逃亡了,劉邦驚怒。過了兩天,蕭何回來,劉邦且喜且怒,罵道:“你為什麼也逃跑了?”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是去追逃跑的人。”劉邦得知他去追韓信,又罵道:“將領們跑了數十人,你沒去追,去追韓信,是假的。”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大王若隻想稱王漢中,就用不著韓信;若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沒有第二個人可同您共謀大事的了!”於是勸劉邦選擇吉日良辰,齋戒設壇,隆重拜韓信為大將。一夜之間,韓信從一無名小卒而位冠三軍,這就是成也蕭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