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張三對乘玉能否準時到達武林大會有些懷疑,畢竟這和尚不僅東西不分,南北也不分。
但乘玉就沒這麼多顧慮了,若是能準時到達,那是極好的。如果不能,也隻能說她與武林大會無緣。
佛家講究因緣際會,若是無緣,那便罷了。但張三施主他講了這故事,她便與這尹閣主有了緣。
張三聽不懂這彎彎繞繞,他隻覺得做和尚還有些好處。殺人找麻煩都能推到這無縹緲的緣分上,哪像他們這些粗人。
這裏雖然是個小鎮子,但街頭貿易十分繁榮,隻是乘玉到了這鎮子的時候已經接近日落,大家都在收攤往回趕,她也沒有辦法再湊熱鬧。
乘玉很喜歡去逛街市,雖然……她是個和尚。即使許多東西吃不了,也有很多避諱,但那種人間煙火氣的氛圍著實令人喜愛,這就是入世。
小時候,悟通和尚他們下山采買就會帶上乘玉。若是中途遇上了什麼突發情況,迫不得已需要在山下待上一段時間,悟通和尚他們就會帶著乘玉去逛夜市。
她還記得悟真和尚曾經給她買過畫糖人,糖人師傅說可以自己畫,也可以指定樣式讓他畫。
乘玉選擇了前者。
畫糖人的工具十分簡單:一勺一鏟,糖漿石板。這是再也簡單不過的工具。工具直觀,但這圖畫糖人這手藝可不直觀。
這攤販在給別人畫糖人。曉得了顧客要的是什麼後,他就飛速地從鍋裏攪出一勺糖漿,滴幾滴在石板上。手左搖搖,右晃晃。還沒等糖漿凝固,一隻猴子就栩栩如生的出現在了案板上。
那時候乘玉還很小,對內力的掌握還不算精進。她想著要畫一本糖佛法,但實際上隻畫出來一塊糖板。上麵的字大的大,小的小,最後凝成一塊,看也看不出來。
攤販的臉色也不太好,這一塊糖板抵的上七八個糖人用的料了!但沒等攤販發難,悟真和尚就主動遞出了銅幣。
這下乘玉才能拿著這本誰也辨不清字的糖佛法,高高興興的回了靜安寺。
乘玉見畫糖人的還沒有收攤,便掏出銅板買了一個,畫糖人的依舊是她,隻不過這次畫的形象多了,起碼能看出來是四個大和尚和一個小和尚。
若問這攤飯是怎麼看出來的?其實也簡單,這年頭除了和尚,誰會留著禿頭腦袋呀!
乘玉一手拿著糖人,一手拿著剛剛買來的饅頭,施主心善,還送了她一個。畢竟這個時候,施主們都已經吃完飯了,她去化緣也化不到什麼,還是不要委屈自己的肚子了。
悟真和尚他們是修煉得道的大和尚,嚴格遵循著“日中一食,過中隻一發”,一旦過了日中的那個界限,哪怕日晷上隻過了一根頭發絲那麼粗的距離,也不可再吃。
但乘玉隻是一個六根未淨的小和尚,更何況,乘玉有自己的理解。
佛經裏講,臨晨1點到7點之間的這段時間是天食,也就是天人吃飯的時間;上午7點到午時,的那段時間屬於人間食,也就是人吃飯的時候;下午1點到7點,是畜生食。
至於夜裏的戌、亥、子,就是從晚上7點到淩晨1點,叫鬼神食,所以施食一般在晚上,因為那時是鬼神吃東西的時間。
他用餐的時間是早上7點到晚上7點,他小和尚是人,所以要吃人間食。
《婆沙論》中說,諸有情因造作種種愚癡業,或因身語意各種惡行,墮於畜生道中。他吃畜生食也可以讓那些作惡的施主少些罪孽,這就叫做以身渡人。
悟通和尚說她這是詭辯,是在給自己的貪嘴找由頭,悟安和尚卻說這也是慧根的一種。
而乘玉呢?她覺得悟安住持果然是住持,有大境界,她要好好學習!
乘玉連吃了三個大饅頭,這才感覺稍微飽腹了一些。她剛想咬一口糖人,卻發現角落裏蹲著一個孩子,正眼巴巴的看著她。
這孩子衣服上打著補丁,乘玉把他叫了過來,一摸骨頭,骨齡已經十幾歲了,但光看著外表,撐死也隻有七八歲。
乘玉又買了幾個肉包,“小施主心善,幫小僧解決了這肉包可好?”
聽到這話,這孩子才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我可以拿一個嗎?”孩子吃到一半卻突然停了下來,髒髒的臉上有一雙濕漉漉的明亮的眼睛。
。您提供大神賴床專業戶的快穿:我是他們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