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少年二十歲左右的年紀,穿著一身裁剪合宜的暗紅色繡寶相花的細布長袍,身量頗高,蜂腰猿背,眉清目朗,舉手投足間卻英氣逼人,讓人一見難忘。
見自己朝他看了過去,那少年不閃不避,坦然迎上了自己的目光,舉起手中的酒杯朝他微笑著頷首。
周知洵對其他人投來的各種各樣的目光早就見怪不怪了,也禮貌地舉起杯來回敬那少年。
王廷楨見他們兩個有來有回的,不由得笑道:“何老二不常出門的,你天天不是在翰林院裏寫文稿,就是悶在家裏看書,沒想到你居然會認得他。”
何老二?
周知洵的心念一動,連忙問道:“他就是宣平伯府上的何二公子?”
王廷楨笑道:“不錯。他是個武癡,從小就跟著名震四海的衛老將軍學武,還參與了前兩年的北境之戰,小小年紀,卻已經是正六品的千總了。”他的語氣中透著幾分豔羨。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原來這就是常晞以後的夫婿······
周知洵的心就像被一隻手重重地捏了一下,突然有些喘不過氣來。
他連忙垂下了眼瞼,不讓人察覺出他的異樣。
戲台上,一出《琵琶記》已經唱完了,吳老太君似乎還有些意猶未盡,仔細問了問幾個小戲子師從何家,還擅長唱哪幾出,戲子們一一答了,又行禮謝過了主家的賞銀,恭敬地退了場。
早有丫鬟們上來給眾人添換熱酒和新鮮果品,醇厚甘香的玉壺春讓人未飲先醉,席間觥籌交錯,笑語不斷,在座的有大半都是互相認識的,三三兩兩的說起京都城和各自家裏的趣事,倒比剛才更加熱鬧了幾分。
何沐陽低著頭把玩著手裏的酒杯,心裏卻不禁暗暗歎氣。
這麼一個秀雅絕俗的少年狀元郎擺在眼前,隻怕換了任何一個閨閣女子,都很難不對他動心吧······
這個周知洵,簡直優秀得讓人生不起氣來!
一路無言地回到家裏,何沐陽脫下了禮服,換上一件普通的群青色道袍,想了想,起身去了鄒氏居住的上房。
此時鄒氏也已經換了家常的裝束,正坐在炕上發呆呢。見到兒子過來了,她的臉上露出了慈愛的笑容。
塔讀@告^在線免。費閱&讀!
他擔心有人會故意在迎親禮上做手腳,到時候別人會以為自家是有意怠慢常晞這個新娘子,她以後在家裏就更不容易立足了。
何沐陽想了想,笑著跟鄒氏道了謝:“多謝母親!兒子的終身大事就全靠母親費心周全了。”
這樣鄭重其事的囑托,讓鄒氏的心裏跟著緊張起來。
送走了兒子,鄒氏連忙叫了心腹媽媽進來,跟她細細囑咐了一番:“我這就寫封信,你叫個妥當人送去,請我大嫂盡快過來幫忙。這可是大事,不能出一點錯兒的。”
那媽媽趁機勸道:“婚禮的章程在大奶奶那邊,您要不要也看看?免得到時候您的嫂嫂問起來,咱們什麼也不知道。”
鄒氏點了點頭:“就依你吧。”
--------------------------------------------------------------------------------
回到長公主府後,瑞敏郡主扶著丫鬟的手從一架翠蓋朱瓔八寶轎裏下來,又換了一乘金頂暗棚的四人轎,跟在長公主的轎子後麵,再由四個專門抬轎攆的婆子抬進了二門內,直走到堂屋的正門口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