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信老伯聞她言語真誠,便也不再堅持。對著彭仁道:
“老兄弟,別再和這幾個年輕人較勁了。既然收了銀子,還是言歸正傳,介紹介紹咱孔家菜吧。”
彭老伯點點頭,麵上頓時顯出自豪之色來,如數家珍般道:
“嗯,孔家菜講究用料淳然,造型精致、品相優雅,滋味醇厚。
粗菜細做,細菜精做的同時,猶重貴氣與滋養。
最主要的,取名多用典,且寓意深遠,暗合儒家治學立身之道。
比如‘壽字鴨羹’,寓壽比南山、長生不老之意。
‘陽關三疊’,借用王維詩“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意。
‘懷抱鯉’,即因孔鯉之墓葬在聖人墓前,成為‘抱子攜孫’之墓葬布局格式而得名。
其餘如‘禦筆猴頭’、‘詩禮銀杏’、‘金勾掛銀條’、‘聖書香’等菜品,皆各有千秋風韻,這裏便不一一羅列了。”
“老伯,敢問菜名中的寓意又是如何通過菜品呈現出來的呢?”
洛懷川謙恭地請教道。
“嗬嗬,自然是菜型了。便拿‘禦筆猴頭’這道菜作例好了。
世人皆知皇帝之墨跡被稱為禦筆,孔家珍藏有曆代皇帝所賜禦筆、墨跡、碑匾不計其數。
此道菜別出心裁地選用猴頭菇為主料,用肉茸等倒做狼毫模樣,清蒸而成。稍後,老夫會親自為三位展示的。”
就這樣,三人在孔家盤桓月餘,每日裏與二位老伯及其餘的廚子烹飪、研究、記錄、整理菜品。
上至迎接天子的名饌珍饈,中至接待王孫貴族及官員上任等喜慶之事的高擺宴席,下至生日壽辰及婚喪嫁娶時的普通菜係,應有盡有。
尤其是一些來自民間的常食小菜的做法,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更有一些菜品乃洛懷川根據後世所起的名字來命名的,這些名字端莊中透著典雅大氣,深得孔老夫人讚賞。
總之,經過這段時日的忙碌,三人均覺得孔府菜宏觀上講究造型完整,不傷皮折骨。
故而在掌握火候調味、成型等方麵,難度很大。
洛懷川見已基本上掌握了孔家菜的精品,遂與懷月、懷婉商議準備返回東京。
這日,三人來與彭仁、孔信二位老伯此行,卻聞彭仁言道:
“這一月相處下來,老夫心裏著實喜歡你們幾個年輕人。
不但上進好學、謙遜知禮,且胸懷大誌,又無有一絲銅臭氣息。
今日一別,不知何日方能相見。臨行前,老夫尚有一不情之請。
可否讓我等見識一下懷婉姑娘的絕技《輞川圖小樣》呢?”
懷婉聞言,欣然應允。遂與懷月一同張羅去了,留下洛懷川陪著二位老伯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