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想到此處,當即應道:
“愛卿之言甚合朕意,當初洛家一案便是由你經手,加之主意也是你想出來的。
索性此事便由你督辦,將洛家主宅收回後,務要將其修葺一新才是。”
程琳應偌,轉身出了福寧殿。
洛懷川讓狄青帶領眾人退了出去,轉回身對仁宗道:
“官家,此番赴遼可謂危機四伏,若非上天庇佑,險些看不到你了。”
仁宗見眾人退去了,頓時放鬆下來。
一麵吩咐張茂則去叫懷婉備些吃食送來,一麵站起身拉著洛懷川噓寒問暖。
“快與我說說那邊的情況,這耶律宗真怎會如此暢快地放太史父子歸宋呢?”
洛懷川這才有機會細細打量仁宗道:
“我看官家神清氣爽,似乎還有些微微發福,便也安心了。
事情是這樣的,耶律宗真在幽州的‘捺缽’接見了我們。
說巧不巧,西夏那位喚做野利仁榮的也於同一時間到了那裏。”
“哦,看不出來,這李元昊的消息還蠻靈通的。不過他去遼是為何事?難不成與太史炯父子有關?”
“正是,他還言說是遼國興平公主給李元昊出的主意。
欲借太史丹前往西夏,助其整頓軍備,增強戰鬥力。”
仁宗拿手指敲著桌子道:
“醉翁之意不在酒,依我看,此舉不過是意在試探耶律宗真的態度罷了。
能想出這個主意,說明黨項人的腦筋還是蠻靈光的。”
洛懷川吃了一口茶,不無嘲諷道:
“那官家可是抬舉他們了,回來的路上,我曾聽聞契丹武士私下議論此事,提到了一個喚作張元的宋人,這主意便是他出的。”
“張元?倘若此人果有才華,緣何不應試做官,效力朝廷,非要做出此等叛宋投夏的背逆之舉呢?”
“官家有所不知,此人本名為三滴水加一原字之源,字雷複,許州人,客居於長葛縣。
倜儻負氣,常以小張儀自居。累試不第後,心態便發生了扭曲。
為施展平生抱負,遂鼓動其摯友胡某一道投了西夏。
又故意酒醉留詩與客棧,而被西夏兵當做當做奸細捉住,送至李元昊前審問。
不想張源卻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得其賞識,並委以重任。為邀寵,方改為元昊之元。”
興宗聞言,不免長歎一聲道:
“想不到大宋的土壤卻滋養出此等斯文敗類,倒白讓李元昊白撿了個大便宜去。”
洛懷川見仁宗並未認識到張元叛宋之根本,遂進一步言道:
“據說二人投夏後,其親眷被宋羈縻於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