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握著玉佩,若有所思地望著老者的背影,想了想,還是將其掛到了腰間。
抬頭看看天色,知道出來的時間不短了。因擔心洛懷川惦記,遂轉身往回走。
到了驛館,便將所見所聞說與他聽。洛懷川及謝玄聞言,頗覺不可思議。
這時,興宗命人來報,言說明日要去野狐嶺騎射圍獵。
洛懷川見天色已晚,為保存實力,遂各自安睡。
翌日,隨著興宗“捺缽”一路趕奔野狐嶺。
這裏屬陰山餘脈,地勢由壩下之海拔六、七百米陡然上升至一千五、六百米,似一條大壩巍然屹立。
現在正處於料峭春寒之際,雖然大地一片生機盎然,但由於此地海拔高,故氣溫要比壩下低上十多度。
興宗騎在馬背上,興致勃勃地揮舞著馬鞭道:
“洛大人,你可知此地緣何喚做野狐嶺?”
洛懷川聞言,心裏暗道:
“顧名思義便知,何必多此一問麼?莫非當我是三歲孩童不成?”
其實洛懷川還知道1211年之蒙金戰爭,便發生在此地。成吉思汗以十萬蒙古大軍,戰敗了金國精銳。
可惜的是蒙古軍得城之後,誌不在守,反而大肆掠擄。大軍既去,複為金守。戰,等於未戰。
不過看著興宗因興奮而漲得通紅的麵龐,麵上依舊故作不知地答道:
“洛、洛某不知,還請大汗示下。”
興宗擺弄著馬鞭,望著起伏的峰巒道:
“人們隻曉得這裏常有野狐出沒,風力猛烈到雁過輒墮,卻不知這風確是有一番來曆。
傳說此山中有一隻老狐狸帶著兩個女兒修行,一日母狐外出狩獵未歸。
兩隻小狐狸餓得奄奄一息之際,恰逢一位道長路過。
見此情景,遂決定出手相助,但僅限帶走一隻狐狸。
姐姐將這個機會果斷地讓與了妹妹,自己卻活活餓死了。
妹妹修成之際,怒責天道不公,遂施法將將這裏拔高,守著其屍身,未下高嶺一步。”
洛懷川聞言,不禁為之動容,抬手摸著胸口暗道:
“當真好險,幸好適才故作謙虛了一下,不然可出大醜了。”
口上卻不忘反問道:“但、但不知那位狐仙最終歸宿如何?”
興宗望著陡峭的山崖,幽幽道:
“後來一位高僧雲遊至此,為妹妹宣講大乘佛法,使其幡然醒悟。
終於走下山來,以濟世度人為己任。人們感於其姐妹情深,便將這裏喚做‘義狐嶺’。久而久之,卻成了野狐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