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回 洛懷婉薦才不避親 呂夷簡…(1 / 1)

而懷婉卻並未想著許多,見一位身著紫袍的官員神情威利,言語中似有不恭之言,登時也來了脾氣,回懟道:

“小女子自然不如大人頭發短,見識長。有道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為君分憂,為國舉賢,有何不妥?”

其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最早的意思出自清代顧炎武之《日知錄》卷十三《正始》。以八字成文的語型,乃出自於梁啟超。

懷婉常聞二哥洛懷川將這兩句掛在嘴邊,便記在了心裏,適才一激動,便順口道了出來。

曹利用聞言,卡巴卡巴眼睛,好半天竟無言以對,隻好道:

“那要看你舉薦何人?倘若有損大宋顏麵,這責任又是你一介七品小官擔當得起的?”

仁宗看著懷婉懟曹利用,不但不惱,反而饒有興趣地從旁看著熱鬧。他便是喜歡懷婉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

還記得當初在逍遙樓前,自己被洛懷澤指使人毆打之時,懷婉硬是用自己的嬌軀擋在身前。

反觀這個曹利用,倒是有些令其生厭。記得還是劉太後掌握朝廷時,曹利用曾牽扯到一樁謀反案件裏。

若非自己的恩師王曾挺身而出為其講情,他又怎能免於極刑。

不想脫險後的曹利用卻恩將仇報,日後行事中對王曾極不尊重也就罷了。入朝時,依舊我行我素。

甚至違背禮儀,越權行走於王曾之前,此舉令王曾憤慨不已。今日他在朝臣麵前被懷婉懟得啞口無言,也算替王曾出了一口氣。

故而並未加以製止。而是溫和地問道:

“好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講得實在是好。但不知洛卿所薦何人?”

懷婉被仁宗誇得登時臉頰緋紅,羞羞答答回道:

“官家可知東漢末年有位武將喚做太史慈的,此人弓馬嫻熟,箭法精良。”

臣舉薦的便是其嫡傳子孫太慈炯,此人能在飛速旋轉之輪盤上射中蝌蚪般大小物什,百發百中。

就連我那善射的大哥洛懷亭也甘拜下風,隻是不知表哥狄青的箭術與之相較起來,如何了?”

仁宗聞言,瞬間眼前一亮:

“據說這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須髯若神。猿臂善射,箭無虛發。

一次, 他隨孫策外出討敵,一個敵兵爬到樓台之上,仗著不在射程之內,遂用手托著樓台之護梁叫罵。

此舉惹得太史慈大怒,當即引弓,一箭便將其手釘在護梁之上。

若果真如此,倒算得上是神射手了。哦,對了,聞你之言,朕倒想起來範卿曾與朕舉薦過狄青與洛懷亭。”

言罷,扭頭問向呂夷簡道:

“呂相,此事想必你心裏最清楚不過了,你看這三人是否可堪大用?”

呂夷簡正搜腸刮肚地尋找擅騎射之人,聞聽仁宗問話,遂忙不迭答道:

“臣也聽聞過二人威名,既然範大人也曾舉薦,何妨一用?”

其實他心中的真實想法是,倘若二人贏了這場比試,那麼範仲淹便會因慧眼識英才,而重新調任回京,這無異於又將為自己埋下隱患。

可倘若自己另外舉薦他人,一時間又無將可用。思來想去,最終決定還是以國事為重,遂毫不猶豫地附和著。

仁宗又看了看副相王曾與樞密使曹利用:

“不知二位卿家對此可有異議?亦或是另有舉薦之人?”

原以為曹利用會有一番說辭,殊料此時二人竟異口同聲地答道:

“但憑官家做主。”

仁宗見狀,目光堅定地望著遼使:

“好,朕便應下你方所請,與後日辰時,在南禦苑比試射弓。三局兩勝定輸贏,屆時朕將禦駕親臨觀戰。”

“官家,這狄青、洛懷亭俱在禦馬直效力,但不知這太史炯人在何處?”

呂夷簡進一步問道。

仁宗聞言,連連微微頷首道:

“對呀,呂相提醒的好,倒險些誤了大事”。

遂問向懷婉道:

“洛卿,你既然舉薦此人,可知他的下落?後日能否準時到場呢?”

“回官家,太史迥此刻正在白礬樓與家人宴飲。張大人去傳旨時,他正好在場。”

仁宗這才徹底放下心來,仁宗見遼使也無異議,遂言道:

“今日乃正旦朝會,既然大事已定,還請諸位使臣開懷暢飲才是,來呀,上歌舞。”

遼使見心願達成,麵上不由浮現出得意之色,根本未將大宋的三位射手放在眼中。

要知道這次來的三位射手個個箭法精準,百步穿楊不在話下。

伴隨著一聲鍾磬之音,一對身材嫋娜的女子輕移蓮步,從兩側翩然而至大殿中央。

時而廣袖開合,裙裾飛揚。時而欲行待止,顧盼生輝。但聞環佩叮當,滿眼春色迷離。

很快,大家皆忘記了適才之不快,品著桂酒椒漿,吃著山珍海味,欣賞著美輪美奐的歌舞,整個大殿洋溢著歡快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