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炯聞言,不由得長歎一聲道:
“各位既然以誠相待,我也不再相瞞。我本東萊黃縣人,東漢太史慈之後人,這張弓,便是先祖之遺物。”
“哦,怨不得箭術了得。想那太史慈猿臂善射,弓馬熟練。原為漢朝皇室遠親劉繇(yáo)部下,後被孫策收降,助其掃蕩江東。
孫權統事後,更將管理南方之要務委托與他。”
太史炯被邵雍說出了家世,不免感慨萬分:
“可惜到我這輩已家道中落,然並未忘先祖臨終之言‘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誌未從,奈何而死乎!’”
因此,為彌補先祖缺憾,遂苦練箭法,以至於弦不虛發。無非為有朝一日能報效朝廷,可惜天不遂人願呐!”
洛懷川見其似有難言之隱,追問道:
“莫、莫不是生了什麼變故麼?”
太史炯默默點點頭:
“確是如此,我與娘子本開著一間客棧,日子過得倒也還算寬裕。
有一次店裏來了幾位客人,非要吃野味。我見他們出手闊綽,遂動了心思。不顧娘子阻攔,執意進山去打獵。
可待我回來時,方知那幾個人竟然將客棧洗劫一空,還帶走了我家娘子。
要知道彼時她已懷有身孕,我不甘心,自那以後,便四處尋訪。
這些年走遍了山山水水,也未有她娘倆的任何音信,唉,想必早不在人世了。”
言罷,已然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洛懷川見他悲傷不已,遂勸慰道:
“太、太史哥哥切莫悲傷,不如先在舍下安身便是,何苦再去餐風露宿的遭罪呢?
我有一、一兄長喚做洛懷亭,還有一表哥狄青,二人皆在軍中效力。
既然哥哥有報國之心,待尋得機會,必、必與你舉薦。”
“不可,不可。雖說兄弟待我之情甚厚,然我還要繼續尋訪我家娘子蹤跡,不到咽氣,絕不罷手。”
太史炯連連拒絕,表明心跡。
洛懷川見他目光堅定,遂即興為其占了一卦:
“太、太史哥哥無需多慮,嫂夫人性命無虞。且卦像顯示其已育有一子,想必相見之期不久矣。”
太史炯聞言,大喜過望,遂定了定心神道:
“若果真如此,兄弟便是我的大恩人。你說什麼,哥哥依你便是。不過無功不受祿,我又豈能白吃了這碗飯?”
一旁的虎子見狀,靈機一動:
“太史伯伯可以教我學射箭呐,我拜了你做師傅,你豈不即是心安理得了?”
洛懷川拿銀箸敲了敲他的腦袋,訓斥道:
“你、你小子逮誰皆認師父,除卻先生與我,再加上太史伯伯,豈不有三個師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