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馬爾中將之所以有此反應,那是因為壓力足夠大,別的不說,單單這第一輪飽和攻擊三百多枚導彈,就價值超過15億美元。

而真正讓美麗國出動兩個航母戰鬥群,興師動眾堪比入侵一個中小型國家的軍力,其核心是他們發現了金色蟲王的秘密。

據美麗國一個研究變異生物的秘密組織最新結論表明,金色蟲王除了是變異生物適應現代環境並開啟生物進化的關鍵,其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具有極高價值。

尤其是它發射的電磁波竟然無視人類先進電磁屏蔽技術,能夠直達堡壘內部,摧毀所有電子元件,甚至引爆炸藥。

這就相當恐怖了,如果誰能發現其原理,製造出同等效果的武器裝備,其威力堪比核武器,甚至效果更好。

高強度電磁脈衝對電子設備的獨特破壞力,是美國進行核試驗時無意發現。

1962年7月,美軍在太平洋中部的約翰斯頓島進行了一次代號為“海盤車”的高空核試驗,結果這次140萬噸tnt當量的核試驗,竟造成1400千米之外的夏威夷檀香山地區的供電網發生跳閘,連高壓線的避雷裝置都被全部燒毀。

20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號稱“電磁殺手”的電磁脈衝炸彈終於問世。

這種炸彈上的電波發射器,可以在十億分之一秒的瞬間放射出數十億瓦威力的微波,威力相當於核子爆炸所放出的電磁波。

電磁波可以穿透地下防禦工事,沿著電纜與空調的孔道,足以癱瘓所有的地下防禦工事、電力供應、電話通信、電視傳播以及計算機等係統,但是不會傷害到人的性命。

這足見電磁脈衝炸彈的威力,說它堪比核彈,一點都不為過,尤其是當今社會嚴重依賴電子技術的時代。

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在《球狀閃電》中描述了這樣一幅場景:在數枚球狀閃電產生的電磁脈衝攻擊下,人類文明一下子倒退到了“冷兵器時代”。

當然,為了抵禦電磁脈衝對電子設備的巨大威脅,電磁屏蔽技術應運而生,利用金屬等電磁屏蔽材料做成屏蔽體,將需要防護的區域封閉起來。

類似的電磁衝擊防護技術還有很多種,比如抑製傳導耦合技術、頻率選擇表麵材料、能量選擇表麵材料、微波光子技術等等。

然而,即便人類擁有如此之多,先進可靠的電磁脈衝防護裝備,金色蟲王依舊突破了美麗國最先進的第六代戰機f-55,使其內部信息係統瞬間崩潰宕機。

這才是美麗國不惜花費如此代價,也要得到金色蟲王的原因,為此,在五大常任理事國內部,他們也拿出足夠代價,讓還不知情的華國和俄熊國同意其出手一次。

“獵弓”高超音速無彈藥導彈的確強悍,速度10-15馬赫,無懼金色蝗蟲的電磁波衝擊,而且還是飽和攻擊方式,美方一度認為第一輪攻擊就足夠拿下它。

但,蟲王會變身,蜷縮成球後還能感知周圍的威脅,尋找空寂機動逃離,這是嵐風之前沒發現的,也是人類首次見識其能力。

“立即發動第二輪攻擊。”

奧馬爾近乎瘋狂的吼道。

“你確定?一旦如此,那可是不歸路...”

“shit,廢什麼話,叫你指揮就指揮。”

克裏斯少將被奧馬爾吼的有些呆住,兩人交往還算親密,他從沒見過對方會如此。

“第二輪攻擊,啟動,首批30架戰機依次出動。”

“收到。”

克裏斯拿起話筒下令道。

大屏幕上再次傳來戰鬥機群全速趕往蟲王所在地的畫麵,此刻它再次展開身體帶領著小蝗蟲進入阿爾及利亞境內。

在第一輪攻擊中,雖然蟲王逃過致命攻擊,但金色小蝗蟲卻被擊中近百隻。

這主要是那些小蝗蟲貼近地麵,獵弓飛彈抵達時,末端速度已經接近極限15馬赫(5100米/秒),加之它們的機動逃跑能力無法與蟲王相比,才會被擊中。

“距離目標150公裏,準備進入靜默模式。”

“允許靜默,距離目標30公裏左右,立即進入機械模式,接近目標20公裏,開始發動攻擊。”

“明白,再見指揮官。”

“上帝保佑你們!”

奧馬爾中將親自與首批飛行員通話並臉色凝重的道別,他知道,這些軍人是在執行敢死隊任務。

第二輪攻擊,名為“跳傘”,其真正的含義就是在蟲王不可逃逸區發動攻擊後,帶著失控的戰鬥機滑翔,並選擇高空跳傘。

這是因為,經測試,蟲王的電磁波有效攻擊距離為30公裏,戰機一旦進入該區域必然會被衝擊波摧毀所有電子係統。

為應對這種情況,美麗國在老式戰機基礎上緊急改裝,幾乎取消了所有電子係統,大量使用機械裝置進行替代。

如此一來,戰機進入機械模式後,飛行能力、機動性能將受到很大的影響,加之戰機不能攜帶任何彈藥,其防禦力也近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