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2 / 2)

記得史書中記載,征討高麗一戰中,薛仁貴乘勝攻占高句麗南蘇、木底、蒼岩三城,與泉男生相遇。對此,當時的皇帝、唐高宗李治還親自給薛仁貴寫信說:

“金山的那場戰事賊兵繁多,將軍卻始終衝在士兵前麵、奮力殺敵,而不顧自己的性命!正是因為將軍的所向披靡、奮不顧死,才給全軍帶來了勇氣和鼓舞,使得這次戰役很快就取得了勝利!還望將軍乘勝追擊、建功立業,成全這名將美名!”

於是,在得到皇帝的鼓舞後,薛仁貴再一次僅率人數極少的兩千兵士,進攻了高句麗的重鎮扶餘城!

但是這個時候,軍中的部將們大多都以唐軍兵力太少為由,勸當時的主帥薛仁貴不要輕進。

薛仁貴卻說:“兵士在於會用,而不在於人多。”於是,薛仁貴再次率軍出征!

而這一次戰役,他依舊身先士卒,共殺敵萬餘,攻拔扶餘城,一時聲威大振!

扶餘川四十餘城,紛紛望風降服!

之後的薛仁貴一路凱歌,與當時的李勣(即徐世績)的大軍會師於高句麗都城平壤城外。

——至此,高句麗於高宗一朝徹底歸降!

唐朝分高句麗境內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

也正是這一役,薛仁貴以其傲世的功勳,授封為右威衛大將軍、封平陽郡公,兼檢校安東都護!

而薛仁貴移至新城後,立即著手撫養當地孤兒、贍養喪子老人,大力治理盜賊,還提拔任用高句麗當地的優秀人才,並表彰和獎勵一些品德高尚、行為優異的高句麗百姓!

使得高句麗人很快度過了亡國的苦痛,重新投入嶄新的生活中去。

而且薛從嘉知道,甚至當時有好些個高句麗當地的孤兒,因為被他阿翁薛仁貴親自撫養,感情日漸深厚,以至於後來薛仁貴奉命離開安東都護府時,那些小孩子也都跟著他一起回了中土大唐。

薛從嘉還知道,這次還與他一起來到洛陽的薛正忠、薛正義兄弟,那一對兒比他的年紀大不了幾歲的薛氏部曲,正是那一戰中安東都護府轄內原屬高句麗的戰亂孤兒!

薛正忠、薛正義他們兄弟二人從小就被薛仁貴收養、還留在身邊教育。

兄弟兩人從小就將名字改為漢名,分別取名為“正忠”、“正義”,還隨了薛仁貴的家姓為“薛”,所以如今看起來已經完全跟尋常的漢人沒有任何區別了!

而在嶺南道交州白果村旁的避世穀薛家寨中,現在依舊還有幾個當年的高句麗孤兒。

他們當年都是戰亂後無家可歸的孩子,然後被薛仁貴救下來收養的。這些年來他們也都一直全心全意、忠心耿耿的在薛仁貴身旁默默拱衛,甚至比很多薛氏本族的部曲對薛仁貴更加忠心。

隻是,薛從嘉之前沒有想到的是,他阿翁薛仁貴還在那一役中與百騎營結下了這樣的善緣!

需知,百騎營是自從高祖李淵時的“從元禁軍”開始,一路傳承下來的。百騎營中有半數以上的人具是“父子兵”——即父業子承、代代相傳的差事。

而今薛仁貴在百騎中結下的這份善因,就要由薛從嘉來摘果子了!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看來這說的大抵就是這個道理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