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田野(四)(1 / 2)

現在從蘇均的視角看過去靜靜躺在蘇均麵前的有三本書,從左往右看能依次看清楚它們的高低不同。

最左邊的是馬林諾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而中間靜靜躺著的是前世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反觀最右邊那本則是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

這三本書拿出去都是可以成為各自領域大拿的存在,畢竟無論是從學術、文化來說這三本書可謂是相當能打的。

就其中最出名的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來說,前世的時候老頭子就將它列入了蘇均的“必讀書目之一”,那真的是不讀不行。

而在教育之中幾乎從小學到大學、從孩子到大人,隻要有一定文化知識水平的人那就必須聽過這本巨著。

至於它的地位的話,不說什麼是“第一部具有全歐洲意義的小說”那些有的沒的,就這麼說吧,寫下《英雄傳》的羅曼·羅蘭稱呼它為近代的《伊利亞特》。

所以,蘇均拿出這本書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當然,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基調是宗教仁愛思想和人道主義,作家反對戰爭,對戰爭各方的受難並都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這與現如今蘇均所處的“稻妻局勢”來說其中的主題思想在合適不過了。

不過蘇均還是在猶豫,至於猶豫什麼?那就是這本書的內容和背景。

《戰爭與和平》以俄國1812年的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從1805到1820年間的重大曆史事件。以鮑爾康斯、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四大貴族的經曆為主線,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替描寫中把眾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聯起來。

這才是最難的一點,如果蘇均真的要搬出這本巨著的話那就必須是“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而且身處稻妻的蘇均寫出帶著俄國……哦不,應該“至冬”風格的《戰爭與和平》怎麼想都有些不對勁吧?如果身處於“至冬”寫出這本書的話那就很合理了。

或者此次事件牽扯到“至冬”……

蘇均搖著頭,把停在《戰爭與和平》上麵的目光轉移到一旁的《菊與刀》身上。

《菊與刀》……一本也是相當出名的作品。

至於它出名的原因就是在二戰時期把“小日子”給扒的全身赤裸,然後丟上了世界的大舞台上麵。

所以它很出名,連帶著它的作者本尼迪克特也變得相當出名,真的是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直呼:“筆比我的槍炮更加銳利”。

有意思的是本尼迪克特在寫就《菊與刀》的時候並沒有采取“社會人類學”的“田野研究”,畢竟當時漂亮國和小日子正處於開戰,她根本不能前往小日子國土進行“田野”。

對此,本尼迪克特調查了居住在漂亮國的小日子人和戰時拘禁在漂亮國的小日子戰犯,同時收集了大量有關小日子的文藝學術作品,從日常生活細節中去解讀小日子人的思維方式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