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經典力學》這本書隻是蘇均起的一個通俗名字,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更加高大上的名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蘇均也是糾結,他不知道自己該選擇那個名字,兩者都有自己的好處。
《經典力學》名字簡單易懂……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顯得更高大上……
心中猶豫再三,蘇均還是決定遵從艾薩克·牛頓爵士的名字。畢竟這是對方的書,還是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吧。
想著想著,筆尖就已經在手稿紙上寫下了一連串的文字。
要知道這本書是蘇均繞不開的,隻要他蘇某人想要在提瓦特大陸建立“力學”這個體係,或者說這本書本身就代表著“力學”這個體係。
因為艾薩克·牛頓就是在這本《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定義了“力”——能夠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一切都是“力”,並且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這是艾薩克·牛頓最厲害的地方,談起他絕對繞不過去的兩個成就——“力”與“微積分”。
不過,蘇均心頭微動,做事就要做到底,要不要自己也“深入研究”一下“微積分”?畢竟咱也是個有始有終的人嘛。
但是進入數學領域也在蘇均的預料之中,有句話說的好,研究科學的最後是研究數學,研究數學都最後是研究神學……這倒像極了艾薩克·牛頓的一生……
“數學啊……”
蘇均停下筆,腦海中不由得想到那個人——震古爍今的數學之神歐拉。
苦笑著搖搖頭,蘇均又把目光放回到自己麵前的手稿筆記本上,還是先把《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給吃透吧!數學之神的領域還是等到以後再說。
沒錯,每一次在寫專業性的學術作品時,蘇均都是在學習。
這也是為什麼蘇均在進步的原因,“圖書館”帶給他的並不隻是一本本輝煌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蘇均能從中學到些什麼。
無論蘇均學到了多少但他都至少學到了些什麼,從《國富論》、《物種起源》到現在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蘇均都在汲取其中的知識。
正如老話說的那樣“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前世的蘇均並沒有接受正統的、專業的自然科學教育,就連老頭子帶給他的也隻是各種文學的教育罷了。
而在如今的提瓦特大陸,蘇均也是從無到有的開始。換句話說蘇均不隻是在“教導”提瓦特學術界,也是在“教導”自己。
可即便是這樣,蘇均還是不得不感慨一句——難!真tm的難!
有“圖書館”相助的蘇均也是時常皺眉,更別說那些提瓦特的學者們了。但……還好蘇均有“圖書館”!!!
寫完了“公理或運動的定律”,《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總算是進入了正題,而蘇均也是在一邊思索的情況下正式動筆:
“第一卷,論物體的運動;第一章,論用於此後證明的最初比和最終比方法……”
。您提供大神手抓飯的原神:平平無奇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