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開打之前先說說蕭何(1 / 1)

第六章開打之前先說說蕭何從今天起,劉邦的逐鹿生涯開始,喝點咖啡跟我一起走進那氣勢磅礴的崢嶸歲月。

沛縣初顯兵鋒之後,劉三少爺不僅有了根據地,而且手下聚集了蕭何、樊噲等一批能臣武將,(從本章起,那些名鎮天下的厲害人物將一一登場,在漢朝那個屬於他們的時代叱吒風雲,在劉邦專輯裏我會一一為大家介紹為漢朝開國立下汗馬功勞的145位功臣。)

秦二世元年十月,劉三吹響了戰鬥號角。

劉三少爺建立根據地之後,厲兵秣馬,準備大幹一場,一天吃完晚飯出去溜達,後麵樊噲不緊不慢的保持著三尺的距離,在村口迎麵碰到蕭何,蕭何正在剔牙,曹參也正在打著哈欠(也可能是故意擺的poss,反正那意思就是我等你好久了),相互寒暄過後,說起了下一步的計劃,蕭何、曹參等人均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一番商議,決定攻擊胡陵。

也就是從今天起,劉季這個名字真正走上了曆史舞台,而且被曆史所銘記。其本人文才武略並不突出,但由於善於用人,知人善任,最終平定天下。他知人善任,大漢的天下是他善於用人的結果,我在以後著重寫一下他的這些文臣武將,寫寫他們的性格,說一下他們的功過,從側麵分析下劉邦奪取天下的曆史必然。

這裏先寫他用的第一個能人蕭何,這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規曹隨”的蕭何「西漢功臣錄之蕭何」

在西漢的所有功臣排名中,蕭何位居第一,此人是最早追隨劉三少爺的心腹之一,早在劉三少爺幹沛縣派出所所長時,他就是縣常委兼組織部長。

我給他總結了十六個字:忠誠、冷靜、細膩、謙恭、大肚、多才、善變、多謀劉三少爺早年就是一混子,經常惹事,每次都是蕭何利用職權暗中包庇他,所以拋開其他,單純論他跟劉邦的交情,可以說在所有的功臣裏他是排在第一位的。就連樊噲這個劉邦的連襟也稍次於他。

在劉三少爺還在芒碭山當山大王時,他就是縣委常委兼組織部長,當幹掉縣長時,劉三少爺也不過是個代縣長,真正主事的還是他跟曹參。但他們都把劉三少爺當成主心骨,推舉他為首領,而且毫不顧忌別人的眼光,劉三少爺也把自己當成了一根蔥(說實在的這劉三是個真正的蔥王),並且在適當的時候,扮演合適的角色。所以在後來皇家舉起的曆次屠刀底下始終沒他什麼事。

蕭何終其一生,始終為這個主子*勞,從沛縣舉兵到占據關中,到逐鹿中原再到滅掉項羽集團,緊接著誅殺韓信,中間還有“坐鎮關中保障軍餉”、“收藏典籍,三閣藏書”。此種種功績無不顯示了這個牛人的深謀遠慮和對漢室的忠心耿耿。

千秋功過,自有人評說,再來看看曆史對此人的評價:西漢·劉邦:“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西漢·鄂秋:“郡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失軍亡眾,跳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待陛下,此萬世功也。今雖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當第一,曹參次之。”

西漢·劉盈:“故相國蕭何,高皇帝大功臣,所與為天下也。”

西漢·司馬遷:“蕭相國何於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謹守管鑰,因民之疾奉秦法,順流與之更始。淮陰﹑黥布等皆以誅滅,而何之勳爛焉。位冠髃臣,聲施後世,與閎夭﹑散宜生等爭烈矣。”

唐·司馬貞:“蕭何為吏,文而無害。及佐興王,舉宗從沛。關中既守,轉輸是賴。漢軍屢疲,秦兵必會。約法可久,收圖可大。指獸發蹤,其功實最。政稱畫一,居乃非泰。繼絕寵勤,式旌礪帶。”

南宋·陳亮:“漢高帝所籍以取天下者,故非一人之力,而蕭何、韓信、張良蓋傑然於其間。天下既定,而不免於疑。於是張良以神仙自托;蕭何以謹畏自保;韓信以蓋世之功,進退無以自明。蕭何能知之於未用之先,而卒不能保其非叛,方且借信以為自保矣。”

東漢·班固:“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當時錄錄未有奇節。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謹守管龠,參與韓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內。淮陰、黥布等已滅,唯何、參擅功名,位冠群臣,聲施後世,為一代之宗臣,慶流苗裔,盛矣哉!”

西晉·陸機:“堂堂蕭公,王跡是因。綢繆睿後,無競維人。外濟六師,內撫三秦。拔奇夷難,邁德振民。體國垂製,上穆下親。名蓋群後,是謂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