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見識過夏侯懋渡劫那一幕,幾乎所有妃子都改變了想法。
特別是當她們知道,楚清炫活了兩千多歲,那一個個都想成為煉炁士。
所以現在楚湉倒成了香餑餑,因為她曾當著眾女的麵,教授唐英等人基礎術法。
她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知道因果不宜隨便沾染,所以誰也不敢在外亂說話。
日子一天天過去,而天下各州又在悄然發生變化。
首先一點,周瑜拿下了閩越,如今正在與當地山越人糾纏不休。
而龐統正在緊鑼密鼓的備戰,他覺得拿下交趾並不難。
夏侯懋得知消息後,立即寫信告訴龐統,交趾牧士燮這人是個飽學之士,而且愛民如子,讓他抽空先去拜訪拜訪,順便談談雙方貿易往來的事。
如果雙方商談融洽,那就修建一條豪華官道,以便造福兩地百姓。
說實話,士燮這人夏侯懋隻是在史書上看到記載,具體人品如何他不知道。
不過他最明顯的標簽是壽命,他在這個亂世竟然活到了九十歲,這簡直就是三國一大奇跡。
另一邊,劉備最近與吐穀渾各部落有所接觸,他們的生活習性與草原人雷同,所以劉備覺得大有可為。
他沒想一次占領高原,隻要與那邊各部落打好招呼,先開通商路即可。
等接觸多了,就派人過去當牧民,再然後逐漸掌控話語權。
要說劉備這人還是挺有想法的,如果換做曹操肯定是一鼓作氣拿下吐
穀渾高原。
再說洛陽,馬騰因為在西涼沒地盤,在韓遂的屋簷下不好過,所以他假意投降曹操,打算將來發動政變。
曹操接納了他,而且曹操也的確想著收服一員猛將。
馬騰住下了,表麵上恭恭敬敬,可暗地裏卻在拉幫結派。
西涼人一向如此,基本上成了西涼風俗習慣。
曹操沒在意,而且他在準備攻打冀州,因為輿論已經醞釀得差不多了。
與此同時,幽州邊境因為袁氏三子內鬥,烏桓又開始蠢蠢欲動。
建安十三年深秋,烏桓因為要積蓄糧食過冬,在幽州邊境連屠七城,可是袁氏三子依舊無動於衷。
自此,袁氏聲望掃地,而遼東公孫氏再次掌控遼東大部分城池。
同一時間,百濟與韓國大舉西進,如今與公孫氏鼎足而立。
令公孫氏十分鬱悶的是,鮮卑也在大舉南下,大有吞並整個遼東的架勢。
而東部沿海一帶,扶餘同樣在南下,他們的目的與鮮卑如出一轍。
大漢的另一頭,北匈奴殘部正在打樓蘭等西域三十六小國的主意。
又是一年冬季來臨,夏侯懋收到了一個令他火冒三丈的主意,倭寇竟然奪走了一艘海國戰船。
海國一片嘩然,許多知曉內情的人紛紛上書彈劾第五礁,因為他一直沒能造出鐵甲船。
第五礁自責不已,所以大朝會時主動辭官,並且淚流滿麵。
夏侯懋道:“愛卿不必如此沮喪,寡人並沒有責怪你的意思!”
夏侯
懋剛說完,出頭鳥蔡瑁的糾纏來道:“稟王上,戰船乃我海國立足隻根本,第五大人雖學識淵博,可對造船卻一竅不通,更對海戰不甚了解。
微臣建議派一位精通海戰之人打理港口與船塢,相信很快就會有成效!”
夏侯懋麵無表情的問道:“蔡大人以為,何人可擔此大任呢?”
蔡瑁笑了笑,隨即對旁邊一位圖書館文臣使了個眼色。
那人趕緊站出來道:“稟王上,蔡瑁蔡大人精通水戰,而且對航海之術頗為精通!
故而臣建議,蔡大人可擔當此大任!”
黃承彥欲言又止,可卻被劉表一個眼神製止了。
這倆貨一早就想好捧殺蔡瑁,否則根本沒法納妾,因為蔡瑁的兩個姐姐十分霸道。
夏侯懋一本正經的說道:“船塢、港口、海戰三樣齊領,恐怕有些人心裏不服!
既然蔡大人精通水戰,那就另一支艦隊巡視海防!
倘若蔡大人能立下戰功,別說港口與船塢,寡人定然給你封爵!”
“臣蔡瑁領命!”
蔡瑁高興壞了,隨即恭恭敬敬的給夏侯懋叩頭。
黃承彥與劉表相視一笑,因為他們對夏侯懋太了解了。
像蔡瑁這樣明目張膽的拉幫結派,而且勾結倭國海盜,夏侯懋早晚會查出來。
到時候他們就會休妻,否則想要再生兒子怕是沒指望。
隔天蔡瑁興衝衝的出發了,因為那些海盜在他眼裏根本不算什麼。
畢竟海盜船實在太小了,而且海盜船習慣
獨來獨往,根本沒有艦隊一說。
話說夏侯懋為什麼不殺蔡瑁,又為什麼把海軍交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