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隋末亂世(1 / 2)

大業十三年,不可一世的大隋王朝已是大廈將傾,各路英雄爭先起事。

秦嶺之中有一個名為墨穀的穀地,漢末時,一群以墨者為名的流民占據了此地,此地才名為墨穀。亂世已至,穀內的能人誌士紛紛離穀,投效各路豪強。

關中有四條道路通往蜀地,由西至東分別為陳倉故道、褒斜道、儻駱道和子午道。這四條道中,儻駱道最為便捷,也最為艱險。

儻駱道南起儻穀,北至駱穀,因此得名儻駱道。此道南北狹長五百裏,期間有西駱水、黑河水、酉水、儻水等數個河穀。三國時,薑維從這條路北伐,曹爽由這條路討蜀,鍾會滅蜀,其主力也是由此進軍。到了南北朝,關中、漢中分屬兩國,這條道路閉塞荒廢。待得隋朝一統天下,它才又被開通。

儻駱道中南端,一條酉水鑿山南去,兩旁山峰巍峨聳立,真有一種“天門中斷楚江開”的氣勢。在這絕穀死地,一條棧道淩空架設於西側山壁上,連通著整條儻駱道。

趙旭牽馬握槍走在棧道上,一邊觀賞著河穀風景,一邊感慨著中國古人的智慧和建築能力。他是墨穀派出的其中一個“能人”,此行投效的是將在太原起兵唐國公李密,但是,他也有與眾不同之處。他是從二十一世紀穿越來的現代人,曾經是體訓隊的射箭隊員。他現在二十歲,穿越到這隋末時期已經四年了。

不知過了多久,南方忽然傳來一陣腳步聲,隱約間還能聽見馬鈴聲。他警覺了起來,暗思量道:“此地偏僻,聽聲音應該來了許多人,難不成是盜匪?”緊接著,他便翻身上了馬,並取弓箭在手。來人若是盜匪,便以弓箭自衛,以快馬逃遁。

他對箭術極有自信,用的也是一張由墨穀匠人進行製造的寶弓,所配之箭也是比尋常箭支更輕、更利、更快的精鋼竹羽箭。

不一會兒,南方閃出一群人。這群人統一穿著黑色武服,裹著白頭巾,或拿木棒,或拿木叉,或提短刀,不像整齊劃一的官軍,也不像盜匪,倒像是老百姓為了守土衛鄉,自發組成的鄉兵。

趙旭見狀,一顆懸著的心立即落下,但即刻又心生疑惑,暗忖道:“鄉兵不是官軍,更不是盜匪,很少離開自己家鄉。這些人快步疾馳,倒像是哪個地方吃緊,前去支援。儻駱道直通關中,北麵還有一些村落。我幹脆緩行慢走,以免沾上什麼晦氣事。”

決定之後,趙旭便僅靠山壁,讓出棧道主路讓白巾兵過。同時,他也手握劍柄,以免遭到不測。他的劍安在馬頸左側,是一柄“八麵漢劍”。

八麵漢劍是漢劍的一種,因單側劍脊有四個棱麵,兩側劍脊共是八麵,所以得名。墨穀隱遁避世多年,雖精通鑄造之法,能鑄出削鐵如泥的寶劍,但在兵器樣式方麵卻沒有像外界這般兼容並蓄。

趙旭的八麵漢劍在鋒刃、硬度上並不輸給當世最頂尖的隋刀,但因為刀劍有著本質不同,所以在戰場上還是不如刀有實用。

白巾兵快步走過,除了幾個跑在最先、頭領打扮的人多看了趙旭幾眼,而後便無人再往他看。他在這時也頗為無聊,於是便默數起人數來。一炷香的功夫,這隊白巾兵已經全部跑過,他也算出了人數,約是三百餘人。

這時,南邊忽然跑出了五騎人馬。當先一人是個女的,作披麻戴孝打扮。後麵四人也有三個與她一樣,剩下一個人雖未戴孝,但也一身素服。

五騎中的四騎快速跑過,看也不看趙旭一眼。趙旭見他們各個麵有愁容,一副焦急之色,不禁感慨:“若是行軍赴戰,去了也是送死。”

恰在這時,五騎人中的最後一騎經過。這人是個圓臉,約莫三十出頭,唇上鼻下有著一條粗粗的胡須。最令人注意的是那一對丹鳳眼,不僅炯炯有神,還散發著一股不怒自威的英氣,令趙旭都不敬有些畏懼。

他似是聽見了趙旭說的話,立即勒馬,抱拳拱手,好聲說道:“在下王兵,字仲魁,敢問閣下姓名?”

趙旭愣了愣,沒想到這看似武將一般的人物卻是一口書生話音,於是也拱手抱拳,回答道:“在下趙旭,字鳴雁,敢問兄台有何賜教?”

“賜教不敢當。”王仲魁放下手,勒住馬,虛心問道,“公子說我等‘去了也是送死’,不知是何緣故?”

“哈哈哈……”趙旭傲然一笑,道,“兵卒快步奔跑,氣喘籲籲。首領快馬疾馳,不顧周遭。這正著了兵法兩大忌,焉有不敗道理。”

王仲魁麵露難色,疑惑道:“敢問是兩大忌?”

趙旭道:“兵法雲‘百裏而趨利者厥上將,五十裏而趨利者兵半至’。頭領倒好,快馬開道,再遠也可到,可憐那些兵卒,已是體力半泄,若在激戰,如何能勝?此忌一。頭領麵有匆忙之色,不顧周遭,若是敵人設置伏兵,豈能看出?此忌二。這二忌正應了‘急功近利’四字。”

王仲魁豁然,卻又長歎一聲,頗為無奈地說:“我等也毫無辦法,隻恨賊軍困鄉,實在慢不得半刻。”

就在這時,南麵又上來一隊步兵,先前奔走的四騎也回來了兩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