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整理了一下看看有沒有有用的東西,卻發現手機什麼的都在換衣服的時候讓朋友保管了。唯一帶來的東西,隻有同病相憐的化妝盒。盒子裏就是一些簡單化妝用具,還有一套洋人的金色卷發,連剪刀也沒有一把,沒有一點用處。
李翔隻能將化妝盒埋了起來,走出了孤山,決定先解決當前之急填飽肚子,在做打算。
他就如這個時代的特殊道士一樣,信步走在西湖上,腦中苦思充饑良策。抵達蘇堤時,正好遇上了李衛國一行的“文人墨客”,靈機一動,計上心頭:古代君子之交,以文會友,吟幾首詩,交個朋友,吃個蹭飯,肚子的問題不就解決了?
這詩不會做,會吟就行,裝下逼,擺出個才子的模樣,還不鶴立雞群?
這裝逼的本事,古人哪裏有現代人有研究。
心念於此,李翔正打算隆重出場,不想讓施琅搶了一個先。
李翔作為一個中國人,對於中國的曆史還是有些研究的。細節可能說不上來,可是曆史上的那些偉人,那些漢奸,他可記得清清楚楚。施琅便是其中之一,位於漢奸之列。
李翔覺得晦氣,打算另找目標,就算是餓扁了,也不能跟漢奸為伍。正打算離去的他,聽到了李衛國的質問。
李衛國的反應讓李翔驚訝,施琅隨後的回答更是讓李翔氣得義憤填膺。
中國古來英雄無數,李翔最欣賞敬重的人物首推嶽飛、鄭成功。心目中的英雄偶像讓施琅這個漢奸如此貶低,隻氣得麵紅耳赤,站出來痛罵了他一頓。
曆史上關於鄭成功與施琅的事情,李翔在了解鄭成功的時候,還是知道的。
便如施琅說的,事情即是因為曾德而起。曾德曾是施琅的部下,因犯了死罪,藏到了鄭成功的軍中。鄭成功見他勇猛,提拔他曾為自己的親隨。施琅得知後,直接到鄭成功軍中拿人了。
鄭成功是一個很強勢的大將,施琅不通過他就到他軍中拿人,等於是扇他一個耳光。於是下令讓施琅不得殺曾德,可施琅卻一意孤行的將曾德殺了。他正了軍法不假,卻也違背了鄭成功的將令。鄭成功下令捉拿施琅,施琅卻跑了,這才激怒了鄭成功,將施琅的父弟給殺了。
總得來說是屁大的事,如果施琅不跑,鄭成功應該不至於為了一個曾德而殺一員能征善戰的虎將,可施琅自己跑了,讓家人替他受罪。
這件事情鄭成功也不是沒有錯,但絕非錯在他一人,施琅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李翔並非偏袒鄭成功,實是施琅將他與鄭成功的恩怨,放在了國家大義上,將這段恩怨當做自己降清當漢奸的借口,來蠱惑天下人,為自己洗刷臭名,說鄭成功的不是。
這種小人做法,激怒了了解一切緣由的李翔,也就有了那一段痛快淋漓的大罵。
走在路上,李翔吧唧了一下嘴,這罵了漢奸,心底到是痛快了,可這肚子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