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禦前問對!(2 / 2)

“坐吧,別客氣。”江浩在張居正對麵坐下,示意道。

張居正謹小慎微,隻坐了半邊屁股,略顯拘謹。

“不知陛下深夜召臣前來,有何要事?”張居正問道。

江浩道:“朕聽說張閣老你素有改革弊病的宏願,而朕修道有成,終於可以顧及國事,一看大明的情況,簡直令朕觸目驚心。”

“如今的大明,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地步。徐階老了,隻是個甘草國老,甘草可以當安慰劑,卻不能救國。”

“朕需要商鞅和王安石一樣的人物,與朕一起,開啟一場變革。”

“整頓吏治,革除弊病,澄清玉宇!”

“你很年輕,有商鞅王安石的潛質,朕看好你!”

江浩的這番話,說的張居正又驚又怕。

驚的是,皇上竟然對他的心思洞若觀火。

怕的,皇上竟然把他和商鞅王安石相提並論。

商鞅變法,大獲成功,但是本人卻被車裂而死。

宋朝優待士大夫,王安石隻是罷相,但是王安石一代文宗,竟然淪落的身後名隻比秦檜好一點。

主要是,北宋滅亡了,南宋要總結亡國的教訓,不能把責任歸於徽欽二帝,就得找個有分量的臣子來背鍋。

王安石的分量足夠,改革又不算真正成功,適合背鍋。

於是就有了“北宋亡於王安石”的說法。

時至今日,王安石的身後名都不太好,被認為是奸臣,就算不把他當奸臣的人,也認為王安石太過激進,要為北宋的滅亡,負很大的曆史責任。

無論是商鞅還是王安石,下場都不妙。

張居正雖然不怕遭遇這樣的下場,但卻並不想與商鞅和王安石相提並論。

而且皇上的意圖太驚世駭俗,張居正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便一直保持沉默。

江浩笑道:“你字太嶽,太嶽可是重如泰山。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朕希望你是一個重於泰山的人。”

“王安石說,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要創恒古未有的大事業,就要有石破天驚的勇氣與擔當。”

“如今的大明,即將迎來一場變革,就算沒有你張太嶽,朕也不會停下腳步。你張太嶽要是沒有此等雄心,現在就可以離開,朕能夠理解你。”

張居正深深吸了口氣,朗聲說道:“陛下既然有維新之誌,臣願意肝腦塗地,以成陛下宏圖!”

“維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江浩道,“朕確實要發動一場維新,你總結的不錯。太嶽啊,你是一個有見識的人,說一說當今大明的弊病吧,朕要看一看你的眼光。”

張居正道:“臣以為,大明第一弊病,為稅收!稅收不改革,則大明危在旦夕!”

江浩道:“請細說。”

江浩很滿意張居正的回答,任何組織,任何國家,如何開辟財源以及如何花錢,都是最重要的事情。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有錢就能辦事,能辦事,就不會走向毀滅。

朝廷的崩潰往往是從財政的崩潰開始的。

。您提供大神飛天入地的時空倒爺:開局血賺三個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