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道:“用鐵鐮刀割麥子與用石鐮刀割麥子,孰強孰弱?”
藍道行道:“鐵自然勝過石頭。”
江浩道:“牛勝過人,鐵勝過石頭,有了更好的牲畜或者工具,能比刀耕火種開墾更多的土地,打出更多的糧食,這種提升,就是生產力。”
“大唐開元盛世,人口不過6000萬,如今我大明疆域遠不如大唐,人口已經近兩億。”
“為何?這就是大唐的生產力不如大明發達,大明一畝地能打更多的糧食,因此領土小卻人口更多。”
“科學,就是領會自然的法則,來提升生產力,使得國富民強,天下長治久安。”
藍道行終於聽明白了。
“原來科學,就是工匠機巧之事?”藍道行恍然。
“有工匠機巧的成分,但不全是,工匠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科學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江浩道,“工匠是術,科學是道,術不包含道,道卻包含術。”
藍道行徹底明悟:“這就是楊明祖師說的格物致知啊!”
江浩笑道:“確實是格物致知。”
藍道行道:“陛下有聖主仁心,欲要提升生產力來造福天下百姓,興格物致知的科學,貧道自然願意相助陛下,不知貧道該如何出力?”
江浩道:“你的法術,可以用來幫朕造一些機械,很多工匠達不到的技藝,用法術就可以直接完成,是不是?”
“是可以做到,但用法術……”藍道行有些抗拒。
法術是尊貴的。
用法術去做這事,讓藍道行覺得有些跌份。
江浩一眼就看穿了藍道行的心思,說道:“你覺得修道之人去做工匠之事,有失身份?”
藍道行道:“這……匠戶確實不受尊重。”
大明的戶籍製度非常原始,規定了各種職業世襲。
比如當兵有軍戶。
工匠有匠戶。
一開始,這種方式有利於社會恢複發展。
但一百多年過去,軍戶依托的衛所製度已經徹底崩潰。
在胡宗憲執掌東南之前,五十個倭寇,就一路殺到了金陵城下,震動江南。
雖然最終這五十個倭寇被剿滅了,但是也反映出大明的衛所製度,實際上已經奔潰。
衛所製度是兵農合一,士兵享受朝廷分配的土地,日常耕種自給自足,需要的時候,化身為士兵,為朝廷作戰。
算是府兵製的變種。
當初,朱元璋在設計出衛所製度的時候,非常驕傲的宣稱:“朕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但是朱元璋活著的時候,衛所就出現了土地兼並,強勢的軍官與地方的士紳,逮住這些“丘八”欺負,霸占軍戶的土地,強迫軍戶成為農奴。
朱元璋死後,這種情況更加嚴重,軍戶要麼逃亡,要麼沒有戰鬥力。
土木堡之變,就是衛所製度崩潰的直接前兆,但因為大明還有底蘊,有於少保等忠臣力挽狂瀾,沒有滅亡。
可如今一百多年過去,衛所製徹底崩潰,因此倭寇橫行東南,俺答汗騷擾北方,竟然無人可製。
。您提供大神飛天入地的時空倒爺:開局血賺三個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