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交易平台之中。
江浩手裏拿著一個塑料袋,塑料袋之中是一些發黃的文稿。
這是金庸的手稿。
而且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的手稿。
當初,在南方的某個地區,有兩個武林門派在比武,引發了一時的轟動。
雖然這兩個武林門派打的很菜,但是看熱鬧的人,卻圍的的裏三層外三層,整個南方地區,都在討論這件事情。
當時,金庸和梁羽生,都供職於一家報紙,報紙的主編見此盛況,便覺得,如果寫武俠小說,肯定能夠獲得讀者的歡迎。
於是,梁羽生率先有了動作,寫出了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龍虎鬥京華》。
果然,這武俠小說一經推出,就受到了讀者們的熱烈歡迎,一時間是洛陽紙貴。
梁羽生也瞬間就出了大名,獲得了不小的名利。
金庸看到這樣的情況,自然是按耐不住,便也動筆,寫下了自己武俠小說的處女作《書劍恩仇錄》。
這本《書劍恩仇錄》,是金庸最早的一本武俠小說,因此小說的技法並不成熟,套路也有些陳舊,在現在來說的話,對讀者並沒有什麼吸引力。
不過當時的讀者,卻看得津津有味,金庸也是聲名鵲起,最終終成一代武俠大家。
不過當時,金庸並沒有預想到以後的事情,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取得的成就,《書劍恩仇錄》的手稿,他也不重視。
這些手稿在給報社之後,金庸也沒有要回來。
等日後,金庸意識到自己手稿的價值,再想索要《書劍恩仇錄》的手稿,卻被報社告知,《書劍恩仇錄》的手稿,已經遺失了。
報社也並不是在欺騙金庸,這《書劍恩仇錄》的手稿,在報社的變遷之中,確實不知道跑到什麼地方,報社的主編也是找不著。
直到最近,這《書劍恩仇錄》的手稿,才在一場拍賣會上出現,此時距離金庸先生逝世,已經過去十多年了。
原來見金庸聲名鵲起之後,當時報社的一位編輯,意識到手稿的價值,於是就把《書劍恩仇錄》的手稿,偷偷的藏了起來,妥善的保存,等日後換取一定的利益。
隻不過金庸活著的時候,這個編輯一直也不敢出手,畢竟一旦出手,就會被金庸知道,自己幹的這件事情,就會曝光出去,屆時會惹來很大的麻煩。
那位編輯一直等待金庸的逝世,可是他等啊等啊,沒想到金庸比他都能活,眼見著他壽終正寢,金庸都屁事沒有。
那編輯無可奈何,隻好在臨終之前,把這《書劍恩仇錄》的手稿,交給了自己的繼承人,也就是自己的兒子。
並且囑咐兒子說,一定要等到金庸先生逝世之後,再拿著手稿換錢,越晚越好,越晚的話,這件事情的影響就越小。
不過這位編輯的兒子,當時做生意很成功,自己也很喜歡金庸的小說,就沒有出賣這份手稿的打算。
所以當金庸先生逝世的時候,這《書劍恩仇錄》的手稿,並沒有出現在市場之上,隻是被那編輯的兒子,默默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