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波因公司還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那就是歐洲的空殼公司,隻要空殼公司的飛機不是太落後,波因公司想開拓新的市場,簡直就是難如登天。”
“能買得起飛機的國家是有限的,而買飛機,通常是出於綜合考慮。要說服空殼公司的用戶轉投波因公司,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辦到的事情,至少波因公司的這屆管理層,辦不成這樣的事情。”
“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節流了,盡可能的壓縮成本,才能取得更多的利潤!”
江浩一開口,就把波因公司的行為邏輯,娓娓道來,四名記者都覺得很信服。
畢竟做企業,要麼開源,要麼節流,開源不成,就得節流。
或者同時開源和節流。
這是正常的商業邏輯,人人都能夠理解。
“波因公司的747係列飛機,難道是因為壓縮成本導致的安全隱患?”喬治問道。
“是的。”江浩說,“我帶領的團隊,一開始拿出的飛機設計圖,都是非常穩定的飛機設計圖,按照我的設計圖去製造飛機,絕對不會有什麼安全隱患,除非出現不可抗拒的自然之力,比如海嘯,比如雷電,氣流異常什麼的。”
“但是我的團隊一開始拿出來的設計圖,用料是按照嚴格的標準進行的,用料非常的紮實,因此成本就很高,導致利潤空間就偏低了。”
“於是新的管理層,就要求我們重新拿出設計圖,要把成本壓縮到最低。雖然我百般的爭辯,說如果材料低於標準,就會出現安全隱患,可是新的管理層根本不聽。”
“在新的管理層的壓力之下,我們不得不重新設計了圖紙,能夠節省材料的地方,都盡量的節省材料,能夠用爛材料的地方,都不會用好材料。如果說之前的飛機都是正常版本的話,那麼現在的747係列飛機,隻能稱之為乞丐版本。”
“因為不夠紮實的用料,747飛機的機翼部分,就存在著極高的故障率,達到了千分之一的故障率。”
江浩並沒有誇大其詞,而是一五一十的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全部都講了出來,隻不過是以侯莫·傑弗裏的口吻。
“這簡直就是奸商啊!”伊麗莎白義憤填膺道,“飛機這種飛在天上的重要的交通工具,也能節省用料嗎?這能夠壓縮多少成本啊?”
“成本可以壓縮百分之三十,這可不是一筆小錢了,大概有兩千多萬美元。”江浩一臉無奈的道,“一架飛機節省兩千萬美元,十架飛機就是兩億美元,一百架飛機就是二十億美元。與這種驚人的收益相比,我的以理據爭,完全就被公司高層漠視,股東們也都不支持我。”
“太黑暗了!”馬丁感歎,“你不說我還沒想到,現在回憶一下,似乎747係列飛機的事故,真的有點多,就是每次都沒引起什麼軒然大波,大家都很難注意到。”
。您提供大神飛天入地的時空倒爺:開局血賺三個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