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分裂袁曹(2 / 2)

眼見那城牆倒塌,我本想立即下令全軍衝鋒,把城中一切敵軍都給殲滅。不過在那濃濃的煙塵散去之後,我便是看清了城中的一切。沒有守軍,隻有那滿地的石塊。

正當我疑惑之時,忽然間接到了情報,言此時有大規模的船隊正沿著黃河向關中而去,目的不明。

這是什麼意思?我便看向了身旁的軍師們,在思考了一會兒之後,諸葛亮便是說道:“士元的計策成功矣,袁紹果然鼠目寸光,僅為幾萬軍馬便與曹操決裂。如今曹軍船隻所占多數,把全軍主力皆運走還能做到,而袁軍之船隻所占數量不所,想要渡河,實在難行,主公還需即刻下令,莫讓袁軍全都逃走。”

聽到諸葛亮的述說,我也是佩服得看了一眼龐統,隨後便是下令全軍進攻。因為曹軍走得充滿,也不怕其在城中會準備什麼大禮來給我一個“驚喜”。

而在那天,龐統把我阻止下來,所說的就是這個。當時龐統說道:“主公,稍後而下令,統有一策,可令袁、曹兩家反目。”

令他們兩家反目,可以說是現在最好的結局了。而且此時曹操的船隻都是聚集在延津之中,想要完全擊敗曹操還是很困難的。原本我隻是想把延津拿下便是成功了,沒想到龐統還有這麼好的計策,於是我便是讓他說出來。

隨後龐統潤了潤喉,便是說道:“此時曹操認為主公之投石機全部被毀壞,因此才敢據城而守,因此主公有了迅速奪下延津之方法,曹軍對此定是措手不及。主公何不利用此機,讓袁軍渡過黃河?”

我聽完後還沒反應過來,其餘幾人便是驚呼道:“好計謀,原來士元打的是如此主意。”

我聽後連忙問計謀是何,陸遜便是繼續說道:“而袁紹此人好斷無謀,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如果袁紹在渡過了數萬大軍,隨後眼見主公能迅速拿下延津,那主公以為,袁紹會繼續渡河,還是撤回已經渡過之大軍?”

原來是把目標定在了袁紹身上,如果這樣的情況確實發生,雖然不能完全確定,不過能有八成的把握袁紹會把渡河的大軍給撤了回去。而如果他們要在延津與我死拚的話,我也不介意,就那小小的地方,是絕對容不下那三十萬大軍的,如果對陣起來,還是我占一些便宜。

因此在隨後的時間當中,便是有了我派將領前去搦戰,並且製造攻城器械來迷惑曹軍。

現在的情形果然是呈現出一麵倒,在曹軍全部撤走之後,城中的三萬袁軍雖然是撤走了一些,不過仍然是有近兩萬大軍留在了城內。在見到自己被圍困之後,那些袁軍也是選擇了投降,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

見此我才是知道袁軍的素質有多麼地差,在這兩萬人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被袁紹強拉壯丁拚湊而成的,良莠不齊,如果按我軍的標準來篩選的話,隻有五千餘人是合格的,其餘不是年紀太大就是太小,根本就不適合上戰場。於是我在篩選過後,讓那些想留下之人加入我軍,而其餘人則是遣散,送往南方,並且分發田地。

拿下延津,是出乎意料地順利,不過眼看著被我毀得不成樣的城牆,我也不禁在心中苦笑。攻白馬之時,是一麵城牆被砸倒,現在延津是三麵。奪取一座城,還要再為其修建城牆,看來投石機也是雙刃劍啊,隻是相比於拿將士們的生命去攻城來說,卻是好了很多。

如今曹操撤走,接下來便是簡單了許多,在這沒有城牆的延津城中稍微休整了一下之後,我便是令關羽帶領五萬大軍急速前往官渡,盡快拿下官渡,讓袁紹空有大軍,卻是不能渡河。

而大軍,則是在商議過後,便是改變方向,向著虎牢關下前進著。此時我的目的已經是改變了。如果官渡被搶下,那麼袁紹大軍便不能渡河,這樣一來,當然是要趁機拿下關中的大門——虎牢關,也讓曹操嚐一下時刻被威脅的滋味。如果官渡不能拿下的話,也可以即刻回軍攻打官渡,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