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埋伏與阻(1 / 2)

因為怕在前方有曹軍的埋伏,因此兩萬大軍僅是派出了一些士兵向前探路。不過在這些士兵“意外”地發現了一處曹操的伏擊地點之後,他們更是不敢上路,僅是在營地之內堅守著。

而我在中軍之中,也是陸續聽到了兩隊大軍合兵停駐的消息。而其原因,也是陸續傳到了我手上,讓我是知道了一個大概。於是我也是問計於四位軍師。

得知曹操的這一係列舉動之後,陸遜便是很快說道:“曹操行此招,無非兩種目的。其一,乃是誘殺我軍,而淩將軍所說之現象,皆乃曹操迷惑之策也。”陸遜說完,便是看向了我。

見此,諸葛亮便說道:“如此應不大可能,據淩將軍所訴說,此行路上遇上此類事件數不勝數。少可惑人,多則令人產生疑心,誘殺我軍不大可能。”說完,諸葛亮還是搖了下頭。

雖然諸葛亮否定了第一種可能,不過我還是不信,因為最後還是出現了李典大軍,並且南麵似乎也有大軍前來,於是我又說道:“那麼先鋒所遇上之曹軍作何解釋?”

“如此便是第二種可能。”陸遜說道。“其二,便是曹操與阻前鋒大軍前行。”

阻擋大軍前進,而且還是僅有一萬人的前鋒大軍,這怎麼可能。雖然曹操相比於我,確實是處於弱勢地位,不過卻也還沒有達到懼怕一個前鋒軍隊的地步。而曹操這麼做,其中必然是有原因。於是我並沒有說話,又是看向了他們。

對於曹操這樣的舉動,幾人都是有不同的看法。首先是徐庶說道:“曹操如此動作,或許真是為誘殺我軍而設。”說完,徐庶來到地圖邊上,指著淩操遇到障礙物的地點說道:“主公請看,前鋒所遇到障礙之地,皆乃唯一道路,如此多設,而讓我軍起疑。隨後又是讓李典再來迷惑我軍,做出一副不欲令我軍前進之姿態。如此若主公下令大軍前行,必然防備心少,受到埋伏之可能大增。”

“元直太過小心爾,曹操之計,在吾看來,卻是為阻擋我大軍前行而設,其目的,或許是在後方準備戰場與我軍交戰。”龐統說道。

“哦?士元何以得出此番見解?”我不禁問道。在我看來,所謂智者所見略同,以往帳前會議之上,他們是很少出現分歧意見。而像如今龐統否定徐庶之策,在我記憶中尚屬首次。

“這些阻攔之障礙,看似並非人為,而破綻便是在此處。”龐統說道:“一次兩次尚且可行,不過多次出現,不是人為卻是為何。若此計乃統所出,必然在此處露出些許破綻,隨後再讓其破去一出埋伏,如此敵軍難免自大。不過這段路程之地形雖然複雜,不過適合大規模伏軍之處並沒很多,因此必需以大軍四麵而圍,方能消滅敵軍。因此統之見解乃是,李典大軍早已退卻,僅是留下少量士兵迷惑我軍,令我軍停駐不前。”

徐庶聽後,並沒有反對,而是說道:“此番可能庶也曾想過,確也為一種可能。不過此行過後,便乃是平原地帶。若要設伏,則需是在這段路程,故而庶料曹操欲在此處阻攔我大軍。”

“如此,原直可敢賭否?”龐統聽後笑道。

“有何不敢。”徐庶自然是應了下來。

龐統想了一下後說道:“如此,彭城城內新開一家酒樓,輸者便在此處請對方七天,如何?”

雙方應承下來之後,才是記起這乃是在帳中議事,而我正在帳中,於是連忙向我告罪。而我並沒有責怪他們,這種分歧,最怕的就是雙方記仇在心。而我見兩人並沒有如此,便也是不去追究他們的責任,而是說道:“既然二位已經下注,那要怎麼實施?”

“如此簡單,前鋒大軍不可能一直停駐,否則與中軍會合之後,再加上投石機與連弩之拖累,大軍前行將異常緩慢,因此前鋒大軍仍需前進。不過如今既然不能肯定前方是否有曹軍埋伏,不如令兩萬大軍一同前行。並且此時再把元直與士元之見解說與幾位將軍,想來他們知道該怎麼做。”陸遜也是說道。

聽此,我也是同意下來,因為我也很想知道,此時曹操的葫蘆裏到底是賣的什麼藥。於是我便是令快馬把命令傳給還在前方的四位將軍。

當我的命令傳達到了之後,趙雲等人也是陷入了一片沉思之中。雖然知道前方可能是有曹軍埋伏,不過身為武將的職責,有命令下來之時,他們也是需要盡一切去完成。於是在略微商議之後,四人便是約定完畢。由淩操與淩統繼續先行,並且在路上一定是要小心謹慎,盡量是把危險壓到最低。而趙雲與魏延則是在隨後接應,如果淩操兩人真是遇到埋伏,他們則是從外圍進攻,爭取把他們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