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薛杉杉帶領大軍靠近時,那些原本威風凜凜、氣勢洶洶的軍隊突然分成兩列,迅速在道路兩旁跪下,中間空出了一條寬敞的道路。
接著,鄭安便聽見他們齊聲高呼:
“拜見青陽縣主!”
那聲音響徹雲霄,震得人耳朵都要聾了。
鄭安整個人都愣住了,驚恐不已。
燕山關居然投降了?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隨著青陽縣主麾下兵力的激增,如果再加上幾路軍隊的合圍,京城的防線能夠堅持多久?
與此同時,京城內部已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之中。
夏皇並不打算輕易放棄京都。
這不僅僅是因為作為君王的尊嚴,更在於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不管他是向北方撤退還是向南方逃竄,沒有任何一座城池能夠提供比京都更堅固的防禦。
東邊的海域雖然是一條逃生之路,但海上風浪無常,遭遇海難的幾率極高,夏皇自然不會輕易冒險。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其他世家大族也選擇留在京城,而不是冒險出海的原因。
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夏皇決定在京都等待邵陽府和曹丞相的消息,同時積極的準備有可能來臨的戰爭。
夏皇采取了與聯軍來襲時相似的策略,他下令將京城周邊的所有居民和糧食儲備全部遷入城中,以確保城內的供應和防禦力量。
同時,他還命令京城民眾全力投入到城牆的修繕工作中。
這些城牆在聯軍圍城時暴露出的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徹底的修複。
畢竟,自從聯軍撤退後,京城的安全問題就暫時擱置了,加上這幾年夏國國庫的財政狀況並不寬裕,拿不出足夠的錢來進行大規模的城牆修繕,城牆的重建工作也因此而放緩。
而現在,城牆的防禦作用再次變得至關重要,夏皇不得不下令加緊修複工程,哪怕是付出代價也在所不惜。
如此便讓京城的民眾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那些家中的青壯年男子,他們被征召去修築城牆。
商人們也被強製要求貢獻出所有的錢糧物資來支持城牆的建設。
京城本身就是全國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很多居民靠做小生意或者手工藝為生。
現在,城中的青壯年都被征召去修牆,商業活動頓時減少了一半,整個城市都顯得有些冷清。
夏皇一直在對外宣傳,說青陽縣主的叛軍所到之處都在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就跟那些外族蠻夷一樣凶殘。
他向百姓們公示,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和生命安全,每個人都必須盡全力抵抗叛軍。
有些容易受影響的百姓真的相信了這些話,對青陽縣主的大軍感到非常害怕,他們聽從了官府的號召,全力以赴地修築城牆,希望能以此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但城裏頭還有不少明白人,他們沒那麼容易上當。
特別是那些把青陽縣主當作明君的讀書人,他們可受不了官方這麼詆毀他們心中的英雄。
這些年輕人,他們心懷拯救世界的夢想和熱情,還有一股子不怕犧牲的勁兒。
京城各大書院的讀書人們發起了一場為青陽縣主正名的運動,他們四處奔走相告,湧向京城每一個熱鬧的場所,高聲疾呼,為青陽縣主辯解。
“那些燒殺搶掠的惡行,肯定是皇帝和那些權貴們對青陽縣主的誣陷!”他們大聲疾呼。“他們為什麼要汙蔑青陽縣主?因為他們害怕青陽縣主打進京城,奪走他的皇位,把他們的土地分給普通百姓!”他們激情澎湃。
許多原先被謠言嚇到的百姓,逐漸從恐懼中恢複理智。
而夏皇得知這一切,氣得暴跳如雷。
“造反了!這些學子簡直無法無天!散布謠言,煽動人心,統統該殺!”
他下令禁軍上街巡邏,對於那些散布謠言、煽動人心的人,格殺勿論,許多書生因此慘遭當街射殺。
這一殘酷的手段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震懾了讀書人,但卻也激起了他們對朝廷的更大憤慨。
同時,這種極端的鎮壓行為反而讓百姓們對他們所宣揚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
龐大的禁軍家眷群體對讀書人們的話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他們最清楚軍中實施的嚴苛連坐政策背後的真正原因——防備他們叛變。
因此,他們根本不相信朝廷發布的公告。
甚至,他們積極地傳播他們所認為的真相,他們的聲音迅速在京城傳播開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朝廷的公告,整個京城的輿論風向發生了顯著的轉變。
城牆的建設工作異常艱辛,涉及到挖土、搬運、填充和運輸等一係列繁重的體力勞動,所有這些都要依靠人力完成。
對於身體條件本就一般的京城百姓來說,僅僅幾日的重體力勞動就足以讓他們筋疲力盡。
隨著勞動強度的增加,百姓們的身體逐漸變得虛弱,工作效率自然隨之下降。
監工的官員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建設任務,不得不采取嚴厲的手段,用鞭子催促百姓們加快工作進度。
這種高壓的管理方式讓百姓們對朝廷的不滿情緒日益加深,怨聲載道。
朝廷的殘酷對待讓百姓們感到絕望,他們開始質疑為何要為朝廷的達官貴人和昏君皇帝修建城牆,阻擋青陽縣主的勢力。
在這種不滿情緒的驅使下,城牆附近的百姓們紛紛罷工抗議,反抗的浪潮一波接一波。
麵對這種反抗,朝廷采取了極端的鎮壓措施,為了起到震懾作用,許多參與的百姓被當場射殺。
這種血腥的鎮壓雖然暫時平息了罷工浪潮,但卻在百姓心中埋下了深深的仇恨和恐懼。
他們不僅對朝廷充滿了怨恨,而且對未來的反抗行動充滿了恐懼。
然而,這種恐懼和仇恨並沒有消除百姓們的不滿,反而讓他們的反抗情緒更加高漲。
隻要有機會,他們必然會尋找報複的機會,對朝廷進行反擊。
這種情緒的積累為接下來的戰爭埋下了伏筆。
不久之後,京城內傳出了一個令眾人憤慨的消息:皇帝竟然派遣曹丞相前往燕山關,要與青陽縣主進行和談,甚至提出分江而治的方案。
那些原本寄望於青陽縣主能夠攻入京城,將他們從苦難中解救出來的百姓們,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陷入了恐慌。
他們無法接受這樣的安排,因為如果真的實行分江而治,他們豈不是要永遠生活在那個昏庸的皇帝和那些壓迫他們的貪官汙吏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