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隆中諸葛(3 / 3)

李異聽劉琦這麼一說,再一想到市麵上有關蔡夫人的各種傳言,便也跟著點頭附和道,“琦公子說得是。二公子這招攀龍附鳳耍得確實漂亮。不過琦公子為何獨招諸葛亮來此商議對策?須知諸葛孔明現下正在廬江遊學。等其趕到襄陽,恐怕二公子早已與蔡夫人的侄女成婚。更何況諸葛孔明乃是黃承彥引薦給公子的。而黃承彥又是蔡夫人的姐夫,諸葛孔明真會為公子破壞此裝婚事?”

李異這段話聽著頗為拗口,可事實上劉、蔡、黃三家的關係也確實密切。倘若諸葛亮像曆史記述的那樣娶黃承彥的女兒為妻的話,那蔡夫人便成了他的嶽母。不過劉琦似乎十分信任諸葛亮的人品與智謀,卻見他擺了擺手搖頭道,“承彥公與孔明皆是當世名士,不會像蔡夫人那般護短。更何況就算孔明無法及時趕到襄陽,吾相信其也定會有辦法為吾解圍。”

“看來公子頗為信任諸葛孔明。”李異略帶酸溜溜地說道。同為荊州名士的李異當然也想通過劉琦這條門路謀取一官半職,甚至在劉琦繼承荊州之後,順勢成為荊州的重要官僚。然而從劉琦的態度看來,他顯然是更推崇才年僅十八歲的諸葛亮。這就讓已過而立之年的李異頗為吃味了。

然而劉琦卻並沒有注意到李異口吻中的異常,反倒是順著對方的話頭欣然頷首道,“是啊。孔明是吾所見過的最有才華的少年俊才。吾一直都想將其招入府中,隻可惜孔明似乎是想趁年紀輕再多遊學幾年,故沒有答應入府。不過如此也好,孔明見識得越多,日後便越能輔佐於吾。”

“遊學?莫不是遊曆諸國乎。”李異冷哼道。

“伯才此話何意?”劉琦扭頭皺眉道。看來他這次也聽出了李異的話外之音。

“公子難道不曉得,諸葛孔明此番去廬江其實是去見其好友徐元直的。”李異拱手向劉琦爆料道,“而那徐元直在早在年初便已投靠劉備,並被劉備委以重任。”

李異所言本是要提醒劉琦注意諸葛亮的動向,並向其暗示諸葛亮可能心懷不軌。可這話聽到劉琦耳中卻有了另外一番意味。隻見劉琦突然兩眼放光地向李異問道,“哦,孔明的好友在劉使君帳下供職?廬江的劉玄德可是天下聞名的君子啊。”

李異沒想到自己的一番話竟會換來如此答複,語塞之餘,他不禁重新整理了一下思緒向劉琦進言道,“劉玄德在民間雖有仁義之名,可其終究也是一方諸侯。異可是聽聞,劉玄德在不久之前剛剛奇襲了劉勳治下的壽春。”

“劉玄德奇襲壽春?偷襲劉勳的不是孫伯符嗎?”劉琦詫異地問道。

“孫伯符雖出爾反爾,但劉玄德也同樣乘人之危。亂世諸侯皆心懷叵測,公子身為荊州的繼承人,為人處事還需三思而行,不可輕信於人。”李異語重心長地向劉琦提醒道。

劉琦聽罷李異所言,再一想到自己的親弟弟都會搞出這麼多事來同自己爭權奪利,不禁感同身受地向李異躬身一拜道,“多謝伯才提點,琦受教也。”

而李異則乘熱打鐵著向劉琦進言道,“其實聯姻在諸侯間本是習以為常之事。君不見那徐州女州牧蔡安貞還答應與曹操十二歲的次子聯姻。公子身為男子,更因廣納妻妾,借助聯姻之力為自己尋一助力,也好與二公子相抗衡。”

劉琦聞言心想也對,許他劉琮靠裙帶關係。自己就不能也找個家世過硬的老婆拉關係。思慮至此,劉琦立馬便向李異追問道,“伯才,可有合適人選?”

李異見劉琦接受了自己的進言不禁心中一喜。卻見他快速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當著劉琦的麵攤開道,“異這有幾戶名門之女正待字閨中。公子可參考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