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公與私(2 / 3)

由於蔡吉此番僅開明經和明算兩科,因此眾士子花了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初試。不過士子們初試下來的感覺可就各不相同了。有的士子覺得考題過於偏重實務而忽視了典籍,有的則認為實務的試題對寒門子弟更有利,更有甚者還有人在考完之後大肆噴擊試題過於冷門。但不論士子們的感受如何,至少他們可以暫時先歇息個三天。在這三天之內,黃縣方麵將根據眾考生的成績選拔出參加第二輪對策的人選。

相比第一輪純粹的筆試,第二輪的對策考生既要規定時間裏完成試題,又要根據自己所寫的策論回答考官的問題。好在蔡吉初試的試題可算是發揮了威力,最終通過初試的士子僅九十三人,加上那些個擁有推薦名額可以繞過初試的世家子弟也不過一百二十四人。可饒是如此,僅憑蔡吉幾人要在短時間裏完成麵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郭嘉、王修等人。於是蔡吉便請來了一些頗有清名的青、徐兩州名士來幫忙麵試,這其中就有琅琊太守蕭建以及琅琊名士王融與樊承。

其實蕭建此番來黃縣,並非衝著開科取士而來,而是專程來向蔡吉上貢的。原來蕭建那日在勸服張頜與袁紹撇清幹係之後,原本是打算向許都方麵表忠誠的。卻不曾想曹操在不久之後就與袁紹在官渡陷入了苦戰之中,並且處境還頗為窘困。見此情形,心思活絡的蕭建立馬就打消了投靠許都的念頭,轉而協同王融等人帶著十多車綿絹作為貢品急匆匆地來找蔡吉表忠心也。恰逢此時蔡吉正在黃縣開科取士,於是乎蕭建三人便被拉來做了臨時考官。

相比靠蔡吉提拔坐上倉曹掾位置的琅琊富商樊承,官僚出身的蕭建與來自世家的王融顯然對科舉更加感興趣一些。於是在參觀了初試並親身參與了第一天策論麵試之後,蕭建與王融便找到蔡吉商討開科取士之事。

“哦?蕭府君想在琅琊開科取士?”蔡吉饒有興致地望著麵前的兩位“臨時考官”問道。

“使君定出如此公允的取士之策,吾等又怎能不效仿。”蕭建順勢向蔡吉奉承道。

不過蔡吉並沒有立即搭理蕭建,而是回頭向王融問道,“王郎君也同意此事?須知一旦開科取士,寒門子弟便多了一條門路來與世家子弟爭奪仕途。”

哪知王融卻一改往日的謹慎,以充滿自信的口吻向蔡吉拱手道,“若有世家子因開科取士而心存畏懼,那這等人使君不要也罷。”

王融身為世家子弟的傲氣令蔡吉頗為讚賞。遙想曆史上琅琊王氏之所以能成為兩晉的頂級世家,也是因為其家族人才輩出,而不是一味地仰仗祖上的地位。卻聽蔡吉當場向王融誇讚道,“王郎君好豪氣!有郎君這番話,本府可放心也。”

“如此說來,使君是答應了?”蕭建連忙湊上前追問道。

可誰知蔡吉卻突然話鋒一轉道,“諸君有心開科取士,本府自是十分歡喜。隻是正如二位所見,開科取士須耗費大量的精力。依本府之見,不如由黃縣統一從開科考試,再將所取之士分派到琅琊。不知蕭府君意下如何?”

蕭建是何許人也,蔡吉的話音剛落,他便意識到眼前這位少女使君是在向自己討要琅琊郡的官職任免權。其實曆史上隋文帝楊堅之所以會開創科舉,其本意就為了將地方官吏的任免權從地方大員手中收回中央。蔡吉既然學楊堅開科取士,自然也會有相同的意願。這會兒麵對蔡吉明確的試探,蕭建在沉吟了一下之後,恭敬地向蔡吉作揖道,“就按使君之意來辦。”

蕭建如此爽快地交出官吏任免權,令蔡吉多少有些意外。不過她旋即便意識到蕭建這是在替琅琊的眾文武向自己投誠表忠心。雖說當初正是蔡吉出兵為蕭建趕走了臧霸一夥人。可由於為蔡吉領兵的是張頜,因此琅琊郡與東萊、北海兩郡相比始終處於一種半隸屬半同盟的狀態。這會兒蕭建的表態無疑是在與蔡吉正式確立上下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