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舍與得(3 / 3)

然而對於已經送一個女兒入宮,送一個侄女遠嫁東吳的曹操來說這似乎並不是問題。卻聽曹操傲然答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隻要蔡安貞肯嫁,孤又何懼送一子為質。”

荀攸眼見曹操為了成就霸業不惜犧牲一子,在咋舌敬佩之餘,不由順勢進言道,“既然主公已有此決心。攸建議主公可先提議用丕公子聯姻,試探一下朝廷與蔡安貞的態度再做決斷。”

曹操聽罷荀攸所言,也覺得先探一探蔡吉那邊的口風,總好過自己在這邊瞎猜。畢竟尋常百姓婚嫁都要講究個三媒六聘,何況是這是諸侯之婚。於是曹操當即點頭答應道,“善,就依公達之計來辦。”

此時此刻,遠在東萊的蔡吉並不知曉有一幫老頭子正在算計自己的婚姻大事。這會兒的她正忙著張羅開科取士之事。話說蔡吉當初在主持完講武堂的畢業典禮之後,便向東萊、北海兩郡發出榜文宣布向此二郡開科取士。依照蔡吉在榜文中的說法,無論是何出身,隻要自認為有才華者,都可以在八月十五日之前到黃縣報名參加科舉考試。中第者不僅能在青、徐二州麾下謀得一官半職,甚至還有機會被蔡吉直接招入幕府。不過為了安撫世家大族,蔡吉同時也規定,若因德行兼備而得地方官舉薦者,可以繞過初試,直接參加策問。

雖說眼下曹操正與袁紹對峙於官渡,劉家王朝似乎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但對青、徐兩州的絕大多數的世家名門以及寒門之士而言,蔡吉開科取士消息顯然要比曹袁之戰的戰況更加吸引人。畢竟無論曹操與袁紹誰勝誰負,劉協與袁紹誰來做皇帝,地方上的政務終究還需地方上的官吏來打理。隻要能在蔡吉手中謀得一官半職,甚至隻是稍稍顯露一下名聲,都可能是就此打開仕途的一次契機。

因此整個六、七月,每天都有來自青州、徐州甚至兗州、豫州的士人,或騎著馬,或駕著車,或幹脆步行,自四麵八方蜂擁至黃縣。為此黃珍不得不在城內單獨開辟出一片坊區,用來招待這些前來應考的士人們。而這片坊區也由此博得了“才子坊”的美譽。

不過相比那些住在才子坊前來碰運氣的毛遂自薦者,另一些住在城中獨門院落之中,或豪華酒肆之中的考生則明顯要紮眼得多。這些人往往坐著精美的馬車或牛車,身邊跟著大批的仆從,其本人不僅長得玉樹臨風,而且十有八九都握有地方官的舉薦書。不用問,這些從外貌到打扮都堪比後世明星的考生就是所謂的豪門子弟。中國的官場自古以來都有以貌取人的習慣。一個人要是長得不好看,那他就算再有才華,仕途一定也是坎坷的。因此漢朝地方官舉薦人才,頭一個條件就是人張得要端正,氣質好的在官場上那更是人見人愛。

如此一來可算是讓黃縣城內的小娘子、小媳婦們飽足了眼福。不少已到婚嫁年齡的少女更是就此做起了玫瑰色的美夢來。這一日,當一輛載著偏偏貴公子的牛車穿過街巷之時,照例又有諸多癡情少女一路追著牛車將自己所繡的荷包、絹帕乃至果子丟入車內以示愛意。見此情形,立於樓閣之上的郭嘉不禁搖著扇子感歎道,“可惜了這諸多小娘子的一番心意啊。”

站在一旁看熱鬧的蔡吉不由揶揄著反問道,“奉孝先生何出此言?自古以來都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奉孝又怎能肯定那些個少女不會因這次的機會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那些塗脂抹粉的俊郎君,一路風塵仆仆地趕來黃縣,可不是為了同尋常人家的小娘子談情說愛的喲。”郭嘉回過頭衝著蔡吉似笑非笑地問道,“主公難道還看不出這些少年郎君的心思?”

蔡吉被郭嘉如此一問,也不好再繼續裝傻充愣。隻得幹咳一聲,向郭嘉澄清道,“本府此番開科取士招的是人才,而不是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