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天降神諭(2 / 3)

事實上,就在曹操處心積慮地算計南方各諸侯穩固自己後方的同時,袁紹治下的冀州也在發生著一係列耐人尋味的異象。建安三年(198年),夏六月,一場暴雨在鄴城以西的九侯城引發了泥石流。此次天災雖讓九侯城死傷了不少百姓,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奇特的石頭。這些石頭中有的類似於馬,有的類似於牛。事後經地方官吏一清點,被衝到九侯城的怪石共有七匹石馬,一頭石麒麟,一頭石白虎,此外還有石牛、八卦、星圖等等石雕。最奇怪的是,其中有一塊石頭特象靈龜,在其龜背上,居然出現了兩個模糊的大字:“代漢。”九侯城見狀趕緊將此事稟報給了身處鄴城的袁紹。雖然袁紹最後隻是命人將這些異石就地掩埋起來,並沒有加以點評。可此事卻在鄴城乃至冀州、幽州、並州、青州等地傳得沸沸揚揚。

不過建安三年六月的這場異石事件,並非隻是一個特例,相反卻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異象之門。之後的七月間,鄴城以東的魏縣有有鄉民在夜間的清河之中看見一個黑漆漆的東西,像半截河堤,頭上有角搖來搖去,兩隻眼睛如同兩道閃電。此怪物整整鬧騰了一夜,待到當地官吏差人前來捕捉之時,那怪物卻乘著天亮大霧彌漫之際消失得無隱無蹤。不過就算是如此,之後人們還是在南北五裏,東西三十餘步處發現了鱗甲的痕跡。於是當地的百姓紛紛稱這怪物為黑龍。

而緊接著黑龍事件之後,鄴城的周邊郡縣又陸續傳來了發現白蛇、挖出神石之類的祥瑞之報。如此一樁接著一樁的異象祥瑞接連在袁紹治下出現,無疑是觸動了不少人的神經。雖說到目前為止袁紹坐鎮的鄴城還沒有發生過任何奇特的事情,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所有的異象祥瑞都是圍繞這鄴城為中心出現的。於是乎,一些方術士開始在鄴城的大街小巷當眾放言,“龍者,神獸,人君利見之象。易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甚至一度曾被視為大逆不道的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也被一些人在鄴城之中毫不顧忌地流傳著。

然而鄴城之中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對這些個神秘的異象抱有好感。這一日當鄴城附近的梁期縣傳來有神符從天而降的消息之時,身為冀州別駕的田豐,再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當眾出列衝著那個向袁紹稟報的小吏大聲嗬斥道,“汝等屢屢妖言惑眾,該當何罪!”

那小吏被田豐如此一喝當即嚇得縮起了脖子。可誰知一旁的逢紀卻出列打抱不平道,“田別駕何出此言。人間萬象皆是天降昭示。難道別駕忘了孝昭帝時的‘蟲食文’之事?”

逢紀所說的蟲食文事件發生在漢孝昭帝當政的元風三年。那年正月裏上林園的一株枯萎了許多年的柳樹突然複起。本來枯樹複起也沒什麼好驚訝的,或許是樹沒死透,所以能逢春再發。可奇就奇在,這樹上的蟲兒居然能將樹葉吞食出文字來。並且仔細辨認之後赫然就是一句, “公孫病已當立”。當世不少人對此事進行了各種分析與揣測。不久之後孝昭帝以“妖言惑眾”為由斬殺了魯地一個上書分析的小吏,從使各地的謠言平息了下來。然而五年之後,蟲食文卻應驗了。孝昭帝元平元年,昭帝崩,無嗣。權臣霍光等議立昌邑王劉賀。但劉賀隻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讓霍光他們給廢了。而再立之人,果名叫“病已”。

漢朝人曆來相信鬼神之說,此刻逢紀又例舉一個眾人耳熟能詳的例子。因此包括袁紹在內的在場眾文武不約而同地都點頭附和起來。可田豐卻根本不吃這一套,卻見他不依不饒地反駁道,“蟲食文之事不過是後人牽強附會之言如何信得?”

眼瞅著田豐與逢紀爭執不下,袁紹不禁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話說對於這段時間鄴城周圍所發生的各種異像袁紹還是很受用的。特別是他那個弟弟袁術帶著玉璽暗中潛逃來鄴城之後,袁紹更是時不時地將這些異像同高祖斬白蛇做對比。而在另一方麵袁紹對冀州本地的世家名門的態度還是頗為忌憚的。生怕自己貿然提出稱帝會重蹈袁術的覆轍。所以在最初發生異石事件之時,袁紹十分低調地讓人就地掩埋了事。同時則派人暗中查探各世家對這些異像的態度。讓袁紹暗自竊喜的是,隨著異像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世家名門以及自己的部下開始認為漢室將被人取代。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到目前為止一向深受他信任的田豐、沮授等人卻始終對這些異像持否定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