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白娘子殺人事件(中)(1 / 3)

不其城,端午,清風徐來。

夕陽如血,從天際傾瀉而下,觸目所及,天地間的一切無不被染成了紅色。

這種直欲燃燒般的鮮紅,讓馬上的蔡吉怦然心動。

晚風吹拂下,緋雲的鬃毛和蔡吉臂上的五彩絲隨風輕輕擺動,襯得握韁繩的十指丹蔻嬌豔欲滴。

街上飄散著的草藥香氣,和女人頭上的桂花油、臨街熟食鋪子的肉炙肉羹、巷道拐角處醃酢的豆豉醬、雞鴨隨

地便溺的臭味混在一起,提醒蔡吉在漢末大搞五講四美的必要性。

遠遠飄來《上陵》的歌聲:“醴泉之水,光澤何蔚蔚。芝為車,龍為馬。覽遨遊,四海外。甘露初二年,芝生

銅池中。仙人下來飲,延壽千萬歲。”

這是競渡的觀眾在歌詠“水仙”屈原。

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五月蘭湯沐,蘭,包括蘭草(簡稱蘭)、澤蘭(亦稱蘭香、水香)

,蘭湯藥浴,可以祓除不祥,去病防身。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x城的風俗是請巫覡跳儺舞

以辟邪,為了增加節日喜氣,這不,蔡吉親自動筆給儺劇“劇團”編了新戲。

城中央太平道觀前的大祭台搭了竹棚,晚上的儺戲就在此演出。祭台與道觀之間的空地,一群人圍成一圈,不

時傳來陣陣詈罵的叫囂。

掃興——蔡吉打個眼色,段娥眉心領神會,縱馬先跑過去清道。

“豎子,老子隨護羌校尉在射虎穀殺羌人的時候,你娃娃還沒出生,你老子當年畏罪逃進山穀,與我何幹?”

一個赤膊瘦子手拄拐杖站在人群圈子之中,神色猙獰,口沫橫飛,一身結實的肌肉飽綻油光,對著一個打扮野

人似的年輕後生戟指大罵。

道觀裏衝出一個中年修道士,分開人群闖進去:“二郎,阿河還鄉,可一句沒提當年的事,再說是非對錯你自

己心裏清楚。阿河送他先人骨灰回鄉,葉落歸根,關你甚事?”

瘦子“呸”了一聲:“老大你鬼迷了心竅去修道,兄弟我不管。這小子卻是蔣叟請回來的。”

“不錯,阿河是我請回來的客人。齊壬你當年害的雲家背井離鄉還不夠嗎?”後生身旁一個頭戴竹笠,手提魚

簍的老者大聲抗辯。激動處一口白須吹得筆直:“阿河被你害得自幼躲進山裏,當了十八年獵戶。今天住我家

,你敢趕人老夫絕不和你幹休!”

“老匹夫,喂得幾條毒蟲就了不起嗎?”齊壬嘴裏恐嚇,身體卻不由自主閃在一邊。畢竟五步蛇去死肌、殺三

蟲的名聲在外。

段娥眉冷冷“哼”了一聲,“齊壬,還認得我嗎?”聲音生脆,一如新擰下水靈靈的嫩黃瓜。

齊壬斜著一雙牛眼疑惑地盯著段娥眉:“小姑娘麵熟得緊,我倒好像見過,是在……”

“建寧元年(168年)射虎穀圍剿先零羌大戰有你,熹平元年(172年)涼州鐵騎馬踏太學有你,光和二年(179

年)父親大人為我舉行的滿月酒會,怎麼少得了你?”

齊壬喉嚨“咕嚕”一聲,納頭便拜,哽咽不已:“原來是小姐,小的是校尉大人麾下……”

“夠了。”娥眉揮揮手,“都給我散了。”

“是……”段小姐手裏跨虎攔擇人而噬的光芒一閃,群眾紛紛作鳥獸散。

月上柳梢,嫋嫋香煙散去,巫師巫女摘去青麵獠牙的麵具,上演悲歡離合的《白娘子奇俠傳》。

台上鎖妖塔裏,白蛇靈兒拉著官人逍遙的衣袂不放,曼聲清唱:

“日日盼呀盼呀盼浮萍,誰能憐我這份情。

夜夜夢呀夢呀隻為你,弱水隻取一瓢飲。

朝朝望呀望呀愁容添,相戀怎能不相怨。

暮暮念呀念呀年華遠,怪隻怪那姻緣淺。

歲歲願願呀緣未盡,期待春風綠湖心。

年年癡癡呀濕衣襟,心已靜卻淚難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