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師傅,需知荀子也說過人性本惡!”
“那麼十七殿下,您認為人性本是哪般?”
“回師傅,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禮義者,聖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
盡管朱權沒有明說,但是從他采用了荀子的觀點便可以看出,朱權傾向的是人性本惡。
朱權說完之後,齊德的眼睛微微的眯在了一起,不過一會之後,齊德卻是笑道:
“很好,看來十七殿下將《荀子》學的很透徹!十七殿下請坐下吧”
接著齊德繼續說道: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坐下之後,朱權的神情有一絲恍惚。
荀子是法家的創始人,李斯、韓非子均為荀子的入室弟子。
相比儒家,朱權對法家更有一種好感。曆史已經證明國家崛起的過程之中,嚴法起到的作用是無比巨大的,隻有嚴法才能讓國家延續的更遠,同時也能讓國家富強。
不管是前世還是現在,朱權認為明朝滅亡最大的原因便是亡於明末的官僚和商賈之手。
國朝對於士人堪稱是極其優待,雖沒有宋朝一般刑不上大夫,但是對於官吏和縉紳依然是優厚有加。
其實齊德在今天教授禮記也是非常具有針對性的。
在齊德想來,明年衛王、慶王包括十七皇子都將就藩,這個時候複習一遍禮記是非常有必要的,隻有讓這些藩王懂禮才能使其甘為為國朝屏障,不至於生出非分之想。
同時這三位藩王的藩國都在國朝的北方邊境,從某種程度來說他們對於禮記的傾向,將會很大程度影響國朝日後對於邊疆的態度。
到了未時,齊德的授課便結束了,眾位皇子一同起身恭送齊德離開。
“十七弟,怎麼回事,齊師傅好似故意在針對你?”
齊德剛走,朱植便來到朱權身邊說道。
聽到朱植的疑問,朱權也是摸不著頭腦,不過他還是顯得灑脫的說道:
“或許齊師傅隻是有感而發而已,這段時間是有些胡鬧了!”
說完,朱權便和朱植等人一同走出了皇子書房。
書房外的地麵上已經堆起了一層薄薄的雪花。
“好一場雪,不過始終覺得江南的雪沒有北方的壯闊啊!”
“那是,前年,我們去北方,那地上的雪都漫過了膝蓋,要我說看雪景還是要去北方,南方隻會讓人感到有些怠與安逸!”
在朱權感歎的時候,朱栴接著說道。
朱權又和其他幾位皇子聊了一會,之後便返回了長寧宮。
雖然朱元璋並不喜歡大操大辦,但是現在已經是臘月二十七了,因此該準備的還是進行了準備。
洪武帝定都金陵之後,大力推行對聯,洪武帝規定,除夕前天下臣民不論貧富都要書寫一幅對聯貼在門上。
之後,有幾年功夫,洪武帝的確會在除夕前便衣出行然後觀看百姓門上的對聯為樂。
而在皇宮之中,每逢年前,洪武帝也會給親近的大臣和太子親自篆寫一幅對聯。
至於**之中,雖然也貼對聯,不過除了皇後的寢宮是由洪武帝書寫之外,其餘的基本上都是由宮正司提供的。
不過今年卻是例外,處於考校朱權他們三人的想法,洪武帝剛剛下令,朱權、朱植、朱植母妃寢宮的對聯都要由三王自己書寫。
而朱權也是在回到長寧宮之後才得知這個消息的。
長寧宮前殿已經擺上了書案和文房四寶,楊妃站在一旁眉頭都皺在了一起。
**從來都是一個是非之地,而今年洪武帝讓朱權等三位書寫對聯在某些好事之人看來更是事關三王背後母妃的顏麵,而盡管楊妃一向都是比較淡薄之人,但卻也不得不重視。
畢竟對聯的好壞不僅事關三位妃子的臉麵,同時也事關三王的才學。
在將朱元璋的命令說給朱權聽之後,楊妃的緊張之情溢於言表。
“權兒的,對聯一事雖小,卻事關你的顏麵和這長寧宮的上上下下,母妃知道你的字寫得是極好的,但是這對聯的內容,你且慢慢思量一下!”
朱權腦海之中想了一會,隨即想道:
“商鼎周彝自典重檻葩苑樹相芬芳。母妃,您覺得如何?”
奉天靖難7:
108尒説WwW。BoOK108。cOm更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