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楊妃的囑托(2 / 2)

果然之後,宮中之人紛紛開始向楊妃道喜,但是隻有楊妃自己清楚,在麵對這些賀喜聲的時候,自己心中是有多麼的苦楚。

有明一代,當屬洪武時期對宮中管理最為嚴格,就連楊妃之尊,等到朱權就藩之後想要給朱權寫封信都需要經過朱元璋的同意,甚至其內容還需要經過宮正司的審核。

而楊妃隻有朱權這一個兒子。

“母妃,不要緊的,兒子這一去又不是不回來,您不用那麼擔心!”

麵對楊妃的淚水,朱權隻能在語言上進行一番蒼白的安慰。

在洪武製定封王就藩的政策之餘,同時還製定了一條那就是藩王不得無詔返京的規定,可以說除非是朱元璋的大壽或者是大行賓天,不然的話基本上朱權是沒有返京的機會了。

“兒啊,你不用安慰我,母妃知道你這一去說不得哪年才能再見一麵,這些天你一定要常來長寧宮,今天中午便留在長寧宮用膳吧!”

楊妃的好意,朱權自然也是無法推脫。

因為眼下朱權還沒有被封王就藩,因此暫時還居住在**之中,不過平日裏,朱權因為要接受師傅們的教導,因此除了休息之外大部分時間都並不在寢宮之中。

雖說是帝王之家,但是朱權和楊妃的一頓午膳並沒有多麼奢侈,午膳隻有四菜一湯,甚至這還是因為朱權在長寧宮留膳的緣故。

洪武帝的節儉不光是對於臣民的要求,他自己更是嚴格遵守節儉的規定。

皇宮之中,除了帝後和太子的膳食稍微豐厚一些,其餘諸妃在膳食上也是有著相應的規定的,類似楊妃這樣的妃嬪,平日裏的膳食基本上都是三菜一湯的標準。

這一頓飯,朱權吃的相當不是滋味,楊妃強忍著淚意也僅僅吃了小半碗米飯,接著便是看著朱權就膳,時不時給朱權夾菜,而在朱權放下碗筷的時候楊妃的淚水更是止不住的絕了堤。

“我兒遠離京師,切記世上最為難懂的便是人心,為上位者恩威並重,母妃卻是不用太過叮囑,但是放權之餘定要緊握人心!

對了,若是有空,離京之前定要去東宮看望太子..”

用過午膳之後,楊妃又將朱權拉到一邊不停的進行囑咐。

此時已經是臘月二十六了,雖是宮中,但是喜慶之色並不隆重,蓋因洪武帝並不是一個喜歡大肆操辦的人,同時太子朱標尚在病中也是一大原因。

今年八月,太子朱標代洪武帝巡撫陝西,回朝後獻上陝西地圖,之後便是一病不起。

雖然曆代皇帝與太子相忌,甚至父子之間因為皇權而爆發大規模衝突並不稀奇,但是在洪武朝,這種情況卻並不存在。

從洪武元年,年僅十四歲的朱標便立為太子開始,朱元璋便多方培養朱標,不僅為朱標篩選大儒教導學識,同時更是時常將朱標帶在身邊耳提麵授。

在洪武十年,朱元璋更是下令朝中政事先啟請太子處分,然後奏聞。

而朱標也不虧朱元璋的培養,這位皇太子這些年贏得了朝野的一致讚譽,人人都認為大明的江山交到這位太子手中是天下的福分。

但是現在,朱標的病重卻讓朝野之上蒙上了一層陰霾。

“母妃,我知道了,隔日我便去東宮之中看望大哥!”

縱然楊妃不說,朱權也是準備在離京之前和朱標好好談談的。

其實和朱元璋相比,朱標這位皇太子殿下無疑更得皇子們的喜歡,因為朱元璋的忙碌,朱標這位大哥與朱權等人的接觸顯然要比朱元璋要多得多。

再加上朱標性格和善、為人處事使人有一種如沐春風之感,更為難得的是朱標雖是太子之尊,但是卻並沒有任何的架子,而且有些時候還往往會為那些惹得朱元璋怒火的弟妹們求情。

所以在朱權看來,不管以哪種道德標準來說,朱標都是一個稱職的兄長一個優秀的帝國繼承人!

也正因此,朱權心中偶爾會感歎,若是朱標能夠晚上幾年再死,那麼朱棣還敢起兵靖難嗎?恐怕朱棣還真沒有那個膽量!

畢竟朱標在天下臣民以及眾藩王之中的威信可比朱棣要高的太多了。

在和楊妃說了一會話之後,看到楊妃打起了哈欠,朱權便向楊妃告退,在答應楊妃傍晚再來陪楊妃共進晚膳之後,朱權便離開了長寧宮。

離開長寧宮之後,朱權並沒有在**之中過多停留,而是掐算著時間找到了衛王朱植,然後兩人一同前往朱標所居的東宮。

奉天靖難3:

108小說www。bOOK108.COM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