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椰風竹樓瀾滄江(3 / 3)

橄欖壩上的傣族寨子星羅棋布,就像散落在夜空中的星星,更像裝點在孔雀尾巴上閃亮的花瓣,明豔動人,因而橄欖壩素有“孔雀羽翎”、“綠孔雀尾巴”的雅號。

無論行走在哪一個寨子,緬寺佛塔和傳統的傣家竹樓都會是讓你折服的理由。

想要看看美景,所以我和妍兒在王月青的陪伴和引領下,慢悠悠地徜徉在通向潑水廣場的大路上。

橄欖壩旖旎的風光,獨具南國濃鬱的熱帶氣息:藍天白雲下,高高的椰樹,椰子掛滿樹梢,一幢幢獨立的吊腳樓掩映其中。

火紅的、桔紅的、金黃的、淡黃的、白色的、紫紅的鮮花,在傣家小樓旁、在椰樹下、在小路邊怒放,身著豔麗傣服的傣家姑娘穿梭其間。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橄欖壩豐富的物產,椰子樹、檳榔樹、芒果樹、菠蘿蜜、繡球果等熱帶植物和花卉布滿了整個村寨,在這裏可以到處看到水果市場,讓你大飽眼福又不失口福!

最讓我陶醉的還是傣家少女,她們穿著華麗的民族服飾,妖嬈美麗,熱情大方,能歌善舞,婀娜多姿,讓我至今難忘。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走在青石路上,空氣有些潮濕,還能聞到淡淡的泥土芳香。身邊是各種花草,還有一些鳥兒婉轉歌唱。小路兩旁,綠草淒淒,一些參天大樹枝繁葉茂,一些則古藤纏繞,遮天蔽日。

傣家人的夏季來得早,三四月份的北方人也許還穿著毛衣,而雲巔的傣家少女早已穿著筒裙裸露出雪白的胳膊和修長的大腿了。

此時傣家人心裏正在醞釀著,怎樣歡度四月十二號-十八號的傣曆新年——潑水節?其實期盼潑水節的並非隻有傣家人,所有在以傣族為主要民族的縣城生活工作的人早就議論著這個節日了。

“你們來得早了幾天,不然可以參加景海市潑水廣場十萬人潑水節,那個人山人海,是非常壯觀的。”小王微笑著介紹:“哦,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巔少數民族中影響麵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

潑水節是傣族新年的慶祝活動,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屆時人們先至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麵十分壯觀。

每當傣曆新年來臨之際,各寨的未婚男女青年紛紛湧向丟包的草坪或者椿樹下,分別列陣各站一邊。

相互對視片刻,女青年便手握花包提繩輕甩幾圈,再“嗖”地向男青年甩去。見花包飛來,男青年爭相搶接,接住的自然欣喜若狂,接不住的就得給丟包的姑娘送些禮物或禮錢。

男青年得到花包後,也“唆”地擲出,讓女青年搶接……小小的花包啊,你可知為多少有情人牽線搭橋?又造就了多少段美好姻緣?”

聽得出來,民族融合度很高,在“本地人”這個統一稱號下,都是一個民族了。

“對了,我也賣弄一下吧。”淩霄停好車,走過來,眯著胖臉:“關於潑水節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麗富饒的猛泐,並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

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著如何殺死魔王。年紀最小的姑娘儂香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發,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哪裏,邪火就蔓延到哪裏。

竹樓被燒毀,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七個姑娘輪流抱著魔王的頭,其他姑娘不停地向上麵潑水,終於在傣曆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並把魔王的頭扔進了江裏。

鄉親們又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為了表示對七位姑娘的懷念和感謝,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在傣族人看來,水是聖潔、美好、光明的象征。”

“啊,還有這麼淒婉的傳說嗎?”妍兒可能因為出差時隻顧著辦案了,沒有旅遊過,聽了介紹很是驚奇。

我們一邊往前走,一邊四處張望。妍兒還不時讓我給她拍照。

美景就是為美人而生的,這是誰說的?

。您提供大神小幽麥的高貴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