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天氣預報不準,今天幹甚?(2 / 3)

ri本海軍也把原來的第三艦隊,分編成第三、第四兩個艦隊,增加了“足棲號”巡洋艦為第四艦隊旗艦,以全力協助第十軍的登陸作戰。

ri軍第十軍作戰部署的第一期作戰目的是:十一月二日斷然進行登陸。之後,以精銳的一部作為先遣隊,神速地進入鬆河以南地區,掩護軍主力渡過黃淮江。

第二期作戰目的是:盡速以一個兵團通過水路,向姑蘇挺進,切斷C國軍隊回撤金陵的退路。主力在鬆河西南麵地區整頓後開始前進,進入姑蘇河北麵地區,策應申滬派遣軍消滅C國軍隊主力。

這是一個極其凶險的作戰計劃。

如果ri軍成功登陸,並依上述作戰計劃占領滬浙交界處的鬆河地區,即可切斷滬杭甬鐵路,然後從南向北發動攻勢,與從北向南打向姑蘇河的申滬派遣軍協同,對申滬戰場上的C國軍隊形成包圍之勢。

ri軍選擇的登陸地點,位於申滬南側杭舟灣的北岸。

這裏近岸水深十米以上,且海岸平直,便於大型艦隻靠近和重兵展開。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地區公路和鐵路發達,不僅可以通往申滬和杭城,也是通向金陵的要道。

早在兩百多年前的明嘉靖年間,ri本人進犯申滬時就是從杭舟灣津山衛登陸的。C國人或許忘記了,但ri本人牢記心中。

國民政府陸軍大學聘任過的ri本教官,曾公開對C國的軍校學員說:津山衛是登陸的好地方。可見杭舟灣登陸點早已在ri本人的窺視下:關於杭舟灣沿岸,平時已在進行偵察,也收集了相當數量的地質資料。

但C國軍隊的將領們認為,津山衛海水淺灘塗深,海岸縱深又多是水網地帶,並不是一個理想的登陸地點。——ri本軍人與C國軍人對同一軍事問題的認知相距甚遠。

C國軍隊統帥部似乎已完全陷於應對申滬的慘烈苦戰,遺忘了或是忽視了位於申滬戰場背後的杭舟灣——空虛的後方如遭遇突襲,必會使腹背同時受敵的危境降臨。

這是基本的軍事常識,而置身於戰場的第三戰區指揮官們竟然毫無防備。太不專業了!

最令人奇恥大辱的是,淞滬會戰居然是這樣泄露了情報,使得ri軍從津山衛輕鬆登陸。

我們都知道淞滬會戰是在1937年8月爆發。

當淞滬會戰進入到10月底的時候,雖說C國的軍隊一直處於被動的地位,一撤再撤,但申滬仍然是由他們控製著,這種局麵和ri本當初的判斷以及算盤是背道而馳。

所以為了貫徹速戰速決的戰略,盡快解決申滬的戰局,ri本參謀部決定立即增兵申滬,同時把主戰場從華北南移至淞滬。準備實施登陸作戰來打開局麵。

ri軍計劃是在杭舟灣北岸登陸來包抄C國軍隊的後路,同時派出間諜登陸杭舟灣北岸津山衛。

在當時奉命潛入津山衛一帶刺探軍情的是ri軍的山田武一,他曾有如下回憶:“在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還比較迷茫,因為我C國話講得不好,所以我隨身帶著當地人喜歡的一些小禮物,另外還有為數可觀的法幣,我們就穿著便衣出發了。”

淞滬會戰爆發之後僅僅一個星期的時間,他們從申滬潛入津山衛後,租住在了當地一陸姓人家家裏,這家人還派其兒子給他們做向導。

當時ri本間諜一天給他們的報酬是10元“法幣”(C國一個普通飛行員的月薪也不過30元)。

他們引誘當地人幫他們做事,把隨身攜帶的那些糖果、煙卷等禮物全部送給了當地居民,而且還以略高於市場價來購買當地人售出的物件,從而博得當地居民的好感!

靠著這些個小恩小惠,終於證實了防守津山衛的C國軍隊屬於“雜牌”的地方軍,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C國正規軍的防區遠離海岸線,對他們登陸部隊構不成威脅!

在金錢誘惑下,陸姓人家不僅派其兒子做山田武一的向導,更是為其測量了水深、水流等登陸所需要的精準數據情報。山田武一等ri本間諜在當地漢奸的幫助下,經過一番實地考察,得出了以下情報:

“津山衛海麵遼闊,地形也開闊,方便大部隊集散及運動。但是水比較淺,軍艦停下來之後,士兵要劃小艇20分鍾左右才能到達海岸。在這段時間裏,C國軍隊完全能夠組織一種有效的阻擊,慶幸的是,C國的正規軍沒有在此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