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子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2 / 3)

公孫講完了很久,我們還處在無比的震驚和悲傷中。

“大為兄,你的敘述讓我突然想起了陳湯的名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也讓我心裏對孔子生出無比的敬意來!

原句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原意為: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加倍打回去!

但是大多數C國人對以德報怨存在誤解:他們認為善良就是無止境的寬容。其實,這就是文化傳承被遊牧民族打斷,歪曲遺忘的後果啊!他們出於統治目的,宣揚孔聖人說要以德報怨。

真相卻是:以德報怨隻是孔子學生的一個問題,並且被他老先生直接否定!我們學論語,沒想到卻被那些古今偽大師們帶偏到溝裏了。”

我十分悲哀。

“能再舉個例子嗎?”吉祥瑞問。

我耐心解答:“你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許多人包括宋朝大儒朱熹都誤解為:學習並時常複習,不是很快樂嗎?操,邏輯不對啊,天天要你複習舊知識,你可能連新鮮感都沒有了,能快樂嗎?

其實,從甲骨文的字形和孔子的大智慧來解讀,真正的含義是:學過之後在適宜的時間裏再實踐,才能達到解開心中疑惑並帶來愉悅感,也就是學以致用。”

大為凝重地說:“是啊,就連傳統文化的經典都被篡改了,比如老子的《道德經》。馬王堆帛書版《道德經》與流通版《道德經》對比,發現後者對前者的篡改多達七百多處,導致原文三百五十多句中有一百六十多句發生了重大改變,痛心!”

“有什麼證明嗎?”我問。

“帛書版顯示出的老聃哲學是進取的,並不是後世儒家人篡改後所歪曲的“中庸”、“無為”。”公孫大為莊重地說:

“第三章: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篡改版: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點評:為無為,則無不治,屬於硬加的。試問:什麼也不做,國家就治理好了嗎?不發展科技,緊跟時代發展,永遠是上國嗎?

第八章: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夫唯不靜,故無尤。

篡改版: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

點評:本來是有靜和靜,以靜製動的高明策略,變成了軟弱的不爭。清朝的確不爭,不斷割地賠款的悲慘教訓是最好的注解。

第二十二章:曲則金,……古之所謂曲全者,幾虛語哉!誠金歸之。篡改版:曲則全,……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譯文:(樹木)長彎曲了,就會被斧頭砍掉!古時有人說的“曲則全”,是空洞的言語,應當是金。

篡改版的意思是:委屈就能保全自己!古時所說的“曲則全”並非虛言,實在應當是全字。

點評:曲真的能全嗎?汪精衛的曲線救國,阻止了金陵大屠殺還是製止了華北等多地的“三光”慘劇?”

“從對孔子以直報怨曲解為以德報怨,再到對老子思想的篡改,推行無為、不爭、委曲求全,華夏民族精神性格從此一步步變得懦弱。”吉祥瑞總結道。

“不過,反正我是牢牢記住了: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我音韻鏗鏘。

“沒錯,天道如此!”總經理說:“說起小ri本,我記得孟德斯鳩的評價最深刻:ri本人的性格是非常變態的。在歐洲人看來,ri本是一個血腥變態、嗜殺成性的民族,他們動不動就殺人,動不動就自殺。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更不把別人的生命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