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3 / 3)

“您說的是薑戎先生寫的那部小說嗎?”我猜明先生又要借古喻今,警醒我什麼了。

“是的。”明先生喝了一口磚茶,睿智地評價道:“《狼圖騰》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全麵研究狼、描繪狼、與狼共舞、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

“說到圖騰,我還是有研究的!”朱子作為蒙古人,他饒有興趣講道:“狼是突厥係民族圖騰,阿爾泰民族的另一支東胡也敬畏狼。

漢史載,古代突厥係民族高車人,認為他們是一個美麗的匈奴公主和一匹狼的後代。而烏孫的祖先則傳說是棄嬰和母狼阿史那的後代。

烏孫、高車,一為匈奴養子,一為匈奴之後,加之傳為匈奴別部的突厥,皆有狼祖神話。以此推之,匈奴亦當有狼祖神話,隻是消失於久遠的曆史年代之中而已。

狼圖騰代表的是天----‘騰格裏'',草原人在死後會把屍體運到特定的地方,供狼吃掉,實施“天葬”,蒙古牧民相信狼會將他們的靈魂帶上騰格裏。

他們認為隻有這樣做,死後才能到騰格裏享福,才能回到騰格裏的懷抱。這種傳統現在已很少見了。

狼的凶悍、殘忍、智慧和團隊精神,狼的軍事才能和組織分工,曾經是十三世紀蒙古軍隊征服歐亞大陸的天然教官和進化的發動機。

狼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能得以生存,這是每一個有危機感的民族應該思考的問題。”

朱子帶著崇拜和敬畏的神情講完後,猛喝一杯酒,滋滋有味地啃起了一隻雞大腿。

“哈哈,各位,你們討論狼,錢某人也談談看法。”老鄉在桌上輕輕敲擊:“古代中原王朝用犬戎或者附離來指代北狄,即古代北方的突厥係遊牧民族。這本小說我也拜讀過,小說最容易引發爭論的地方在於書中觀點的特異性。

首先是狼的形象。在天朝幾千年的文化傳統中,早已經將狼定型為凶殘、愚蠢、險惡的代表,而《狼圖騰》中的狼卻表現出了卓越的智慧、堅毅、充滿靈性和團隊拚搏精神。

作者多次將狼的鬥爭智慧與古代的兵法、成吉思汗的戰爭相比較,滿懷熱情地讚美了狼的強者品性。

其次是作者徹底而鮮明地貶斥了農耕文化,讚美遊牧文化以及對漢民族精神羸弱的蔑視。小說通過楊克的話充分表達了這一點:漢族是農耕民族,食草民族,從骨子裏就怕狼恨狼,怎麼會崇拜狼圖騰呢?

漢人崇拜的是主管農業命脈的龍王爺——龍圖騰,隻能頂禮膜拜,誠惶誠恐,逆來順受。哪敢像蒙古人那樣學狼、護狼、拜狼又殺狼。人家的圖騰才真能對他們的民族精神和性格,直接產生振奮作用。

我個人不讚同這種觀點。基於崇拜狼而肆意貶低其他民族的崇拜,這就不應該了!因為龍圖騰已經越過了一切表象的崇拜,而進入本質階段,難道不是更高級的圖騰嗎?

漢族怕狼,更是荒謬!一部《水滸傳》,連老虎都不懼怕的漢族,怎麼會獨獨怕狼?

農耕文化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高級形式,已經被曆史證明了它的優越性!不能由於某一次或幾次,低一級文明偶然戰勝高一級文明,我們就開曆史倒車,對吧?

近代曆史再一次雄辯地證明了:想回到自給自足、閉關鎖國的封建社會,是多麼幼稚、悲哀和!清朝的自欺欺人,被比他高一級的文明形式——資本主義的堅船利炮,打得百孔千瘡。

罪不可恕的是:還有個別前朝的沉渣泛起,甚至所謂的作家、曆史學家,不遺餘力地歪曲美化那個,對內殘暴奴化、對外賣國求榮的王朝,這種招魂式的曆史虛無主義其心可誅!”

老鄉的發言讓我刮目相看,原本以為這就是個成功的商人,沒想到人家也是有文化底蘊的!

羅曼老在桌子下麵做小動作,我知道她是提示我發個言,在他舅舅麵前露下臉。可是小妮哎,我還需要這個表現嗎?你舅舅他心裏沒數嗎?

今天我是東道主,讓客人盡興才是我最大的心願啊!我默默地敬了金哥一杯酒,轉身準備敬高哥。

正走著,明先生點兵了:“錢老弟的高論振聾發聵!佩服。不過大軍哪,你也說說看嘛!是不是不感興趣?或是沒看過這部小說啊?”

。您提供大神小幽麥的高貴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