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明先生組團來看我(3 / 3)

“各位前輩,大哥,美女,我獻醜了。”小管抱拳施禮,娓娓道來:“啊,這個嘛,所謂顏體,就是顏真卿書法。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生於京兆萬年,傑出的書法家。

因受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為平原太守,人稱“顏平原”。唐代宗時封魯郡公,又稱“顏魯公”。

哦,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創“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又得筆法於張旭。

顏魯公書法既以卓越的靈性係之,境界自然瑰麗;既以堅強的魂魄鑄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豐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闊大。

王羲之以“中和之美”築起C國書法的第一座豐碑,顏真卿則是以他的“氣格之美”樹起C國書法的又一座高峰。而最能體現顏真卿“光輝燦爛”藝術成就的,是他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與王羲之的《蘭亭序》、蘇軾的《黃州寒食詩稿》一起,被人尊為“天下三大行書”。

其創作背景是: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75年),安祿山謀反,“安史之亂”爆發。平原太守顏真卿聯絡其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伐叛軍。

次年正月,叛軍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並先後遇害,顏氏一門被害三十餘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顏真卿命人到河北尋訪季明的首骨攜歸,援筆作文之際,悲憤交加,情不自禁,一氣嗬成此稿。

在結體上,《祭侄文稿》打破了晉唐以來結體茂密、字形稍長的娟秀飄逸之風,形成了一種開張的體勢,結體寬博,平正奇險。

《祭侄文稿》筆法圓轉,筆鋒內含,力透紙外,其線條的質性遒勁而舒和。體現了古人所謂“顏字入紙一寸”的說法。

全文不到三百字,隻用了七次蘸墨,用了一筆墨寫下了五十三字,留下了幹枯壓痕,出現難以控製的傷痛軌跡。其當時的悲慟情感交織而產生的筆墨效果使作品達到藝術的巔峰狀態。”

小管講述完了,羅曼還沉浸在書法藝術和傳奇故事的震撼與想象中。

“哈哈,我來補充幾句吧,大軍賢弟。”朱子也來了勁,他喝了口茶,鏗鏘有力地講評:“書法界說字如其人。顏真卿出身忠烈之家,為人大氣凜然,這種精神同樣寄托於書法作品中。

顏真卿著作《撫州南城麻姑山仙壇記》。這些碑文行文俊秀雄渾,運筆精悍,筆畫強勁有力,後世常常讚歎此碑為“天下第一楷書”。

顏真卿是進士出身,他在任平原太守時始聞名於世。安祿山起兵範陽時,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顏真卿固守平原城,為義軍盟主,為唐朝盡力。最後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將李希烈處勸降,不幸遇害。

顏體的楷書技巧多用外拓筆法,巧妙地運用了藏鋒和中鋒,著力於點畫的起止,使點劃更具有節奏感。

筆畫的重量感和力量感較強,橫輕豎重,橫細豎粗,且輕時筆畫圓勁,重時筋骨內含,給人一種浮雕感,這是“二王”的書法所沒有的。更注重對稱方正,外緊內鬆,給人一種莊重雄渾的氣度感。

除楷書之外,顏真卿的行草書恰到好處地融合了唐代書風“尚法”和“尚情”的兩大傾向,在注重法度的同時,融入了個性的創造和靈性的表現。顏真卿的行草書有馳騁揮戈、拔劍起舞的叱吒氣概。

中國書法史上,藝術生命力最強、影響最廣、使後世書法家受益最大的,莫過於王羲之與顏真卿。

顏真卿一生忠烈悲壯,在完善他剛介守正的人格同時,也完善了他剛健雄渾、超凡脫俗的書法藝術品格,這種人品與藝品的高度統一,一直受到曆代書法家與評論家的推崇。”

“嗬嗬嗬,你們講得太美了!沒想到這個顏體還有這麼多傳奇的典故呀。藍水晶,你不說點什麼嗎?”羅曼山花爛漫地望著我。

“嗬嗬,小管和朱子講得很全麵,我就木有了。”我笑答。

“那你能教教我嗎?小豬豬。”羅曼心動了。

。您提供大神小幽麥的高貴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