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
一團火光閃過,然後又很快熄滅,殘留人眼的幻影往往還伴隨著淒厲的嘶鳴慘叫聲,那是清軍的哨騎踩中了地雷。
夜幕下,漆黑的曠野之上,除了這些不時傳出一聲的雜音之外,寬闊平坦的野地裏十分安靜。一南一北兩個大營都是燈火通明,篝火遍布曠野,雙方都小心地提防著可能出現的夜襲。
不過,除了一些神出鬼沒的哨騎之外,明清雙方都沒有在對方戒備森嚴的情況下,派出兵馬穿過數裏的野地,去搞夜襲,這實在太危險了。如果不是早有準備,且有機可乘,夜襲成功的概率不會太高。
當然,無論是清軍,還是明軍,都無法在大軍休息的時間,依靠少數伏路軍和哨騎防禦那麼寬闊的正麵。機會理論上是有的,而且還很多,隻是實際上大部分都不具備可行性。
而清軍占據東麵山嶺的第二個夜晚,明清決戰前的最後一夜,就在這樣不時響起,平平無奇的爆炸聲中過去,一切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就好像之前的幾個夜晚一般。
等卯時一到,距離天亮還有不到半個時辰,明清兩軍的夥夫都同時起床,開始了點火做飯,一支支大軍前鋒率先出發,前往大軍列陣的地方部署。
很快,兩邊的大營先後響起了鼓號聲,原本沉寂的大地,漆黑的曠野開始以軍營為中心,變得喧嘩閃亮,一個個士兵從沉睡中醒來,然後走出帳篷,開始為即將開始的大戰準備。
這兩支龐大的兵馬幾乎同時吃完了早飯,然後迅速開始列隊檢查,明軍在這方麵的規章製度和清軍相比,就要明確細致得多了,數萬人馬以營為單位,隨著軍號聲一級級往下,戰兵,火槍兵,炮兵,騎兵,都很快完成了裝備的檢查,同時歸隊。
朱由榔在震天的嘹亮軍歌中穿好了自己的甲胄,此時已經騎在馬上,他摸了摸鞓帶上那把特製的腰刀,然後抬頭看向了正在出營的大軍。
此時天色已經大亮,軍營內外鼓號聲此起彼伏,士兵們正在行進的隊列如同一道道黑紅相間的溪流,他們按照各自的編製,組成了嚴密的行軍陣型,
明軍基本上按著決戰時候的列陣要求行軍,路上插滿了引導的標旗,各營在戰前都已經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如此一來,便能最大可能避免行軍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陣型混亂,同時更好應對清軍的襲擾,維持大軍的高昂士氣。
十幾個營的士兵以嚴整的方陣在平坦的曠野上同時行進,數萬支馬蹄踩踏地麵,還有無數迎風招展,向前指著的旗幟,以及密密麻麻,反射著陽光的兵刃,在行進的大軍中,猶如陽光下翻湧的波濤,氣勢磅礴。
朱由榔策馬馳騁在平野之上,很快便穿過了一個又一個方陣,他看著眼前的這支兵馬,心中的激動難以抑製,這便是他的軍隊,即將和滿清的南征主力決戰的軍隊。
李來亨,李元胤等人緊緊跟在了朱由榔的身後,他們穿過那些正在行進的軍陣之後,停在了一處夯土的望台上,這裏便是朱由榔即將指揮大軍作戰的地方,也是他和孔有德較量的戰場。
此時,雙方的哨騎已經開始了小規模交戰,而且越來越多的騎兵正在加入戰場,無論是清軍前鋒,還是明軍前鋒,都需要將敵人完全擋在大軍的陣地之外,以防止對方擾亂主力列陣。
“馬寶,你一直不服北兵,也不服清軍,今天拿出本事來,讓他們看看,咱們南兵也是能打大仗,硬仗,惡戰的。”朱由榔朗聲道。
“陛下放心,等今日擊敗了清軍,誰也不敢再小瞧咱們!”馬寶心中同樣激動,他一直對於南兵被全盤抹黑,一竿子打翻之事憤憤不平。
“隻要今日得勝,無論是誰,提起咱們都得畏懼三分,南兵今後恐怕就是善戰的代表了!”李來亨麵色堅毅道。
“打敗了南邊的這支清軍主力,咱們就能北伐收複河山了。”朱由榔說著,轉頭回去看向了身後的大軍。
隨著大軍悉數來到了平野之上,行進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很快就接連抵達了戰場,似乎大明的將士們都已經等不及了。
南麵的曠野之上,黑壓壓的滿清大軍也已經從地平線中冒出,如同不斷長高的黑潮一般。
寬闊的平野上,兩支強悍的兵馬在各自騎兵的掩護下很快完成了列陣。與此同時,明清兩軍都在利用陣前的火炮不斷朝著對方射擊,試圖以此引起恐慌,造成對手方陣型的混亂。
孔有德派出兩千馬甲,近千名披甲綠營兵,還有兩千餘普通綠營軍,率先對明軍的左翼發起猛攻,右軍在西麵緩坡和東麵山丘中間大約一裏寬的狹窄平地上布下了一個厚實的軍陣,中間是長槍兵,兩側是火槍方陣,東麵山丘上還有三門火炮的支援,陣型十分堅固。
數千名清軍一開始在極短時間內連續猛攻了三次,都沒能取得一絲進展,甚至第三次進攻的時候,那些充當前鋒的綠營軍連明軍的火槍齊射都沒能頂住,最終還是精銳騎兵提前壓上,才維持住了進攻的陣型。
不過,清軍並沒有因此放棄,按照孔有德的戰略,他們必須在這裏取得一定的突破,迫使明軍投入更多兵馬,然後才能在接下來奪取緩坡的過程中減少阻礙,甚至是獲得來自東麵的策應和支撐。
在線國安的命令下,清軍重新調整戰術,精銳騎兵不再居後壓陣,轉而利用騎兵的速度優勢,不斷幹擾兩翼的明軍火槍兵,以掩護正麵的進攻。
多輪齊射原本就使得明軍兩翼的火槍方陣威力大減,此時再受到精銳騎兵的牽製,幾乎是失去了掩護中路長槍方陣的能力,而由綠營軍組成的清軍步陣也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雙方在戰場東麵這塊狹窄的平地上展開了激戰。
線國安接連投入兵馬,猛烈的攻勢超出了馬寶的預料,但他也毫不示弱,雙方圍繞著這個狹窄的陣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清軍利用騎兵成功牽製住了明軍火槍兵方陣之後,一度占據了優勢,迫使明軍方陣逐漸後撤,甚至很快就突進了一百多步。
按照明軍的計劃,大戰開始之後,馬寶需要用兩個營的戰兵守住左翼的這個通道,扼製清軍向緩坡上的明軍側後實行迂回,穩定整個東麵的防禦陣勢。同時,這也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清軍兵馬投入東麵,並迫使清軍直接從正麵進攻緩坡,把東麵的清軍主力徹底牽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