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來自地下三萬米的生物(1 / 2)

李成光。

夏國頂尖地質學家。

重聚變發動機第一次點火測試的時候,就是他在濱海調查重聚變發動機對大地的損傷。

也虧得是他這麼盡職盡責的專家,濱海地質被摧毀以後,他很快找到了解決當地環境的辦法。

被重聚變發動機破壞的那片區域現在已經利用起來。

經過他的整改,有些地方已經可以建房,隻是不能建高樓而已。

本來他是有資格登上得勝艦去火星做地質勘察的,隻是他不願意。

用李成光自己的話說……

夏國的地質他都沒有研究明白,去了火星也改變不了他對夏國地質的無知。

很多科學家就是憑著這樣一份固執才有學術的突破。

現在的他正帶領夏國團隊在往地下深挖,這是從他父親那裏傳下來的夙願,以前沒能力也沒有機會往下深挖。

方墨帶領夏國的科技屢次突破的時候,往下深挖的技術條件逐漸成熟,可那個時候全國齊心協力發展軍事科技。

主要的科技能力都用在了發展民生和軍事上麵,對地質的勘察無法兼顧。

李成光在那段時間裏數次向上麵打報告,請求深挖的機會和資金。

奈何!那段時間是舉國之力發展軍事,沒有餘力往地下勘察。

也是因為這個,第一次見方墨的時候,他小有怨言。

不全是因為重聚變發動機對濱海的損傷。

現在嘛……

不知道有多感激方墨呢。

現在是聯合政府時期,夏國的很多高人都在聯合政府任職。

就連國內的政務都是在聯合政府的協調下處理完成,李成光多次提建議要求深挖都被擱置。

如果不是方墨那個執行計劃書下來,李成光覺得他這輩子都沒機會見識到三萬米以下的藍星是怎樣的。

現在不僅有聯合政府支持的機器和資金,還有全藍星的地質團隊一起研究交流。

夢想的事情就在眼前,李成光工作的格外賣力。

他親自帶領團隊在挖掘地工作,夏國的幾個深研探井都是他在管理。

所有深挖上來的土質,他都要進行第一手研究。

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他就深愛地質勘探。

在沒有資金和技術深挖的那段時間裏,他參加了對火衛一的研究。

父子兩都是地質勘探方麵的專家,對地理物質有一套他們獨有的研究方法。

火衛一到達藍星快一年了,表皮的研究已經告一段落。

綜合各國的研究結果就是……

火衛一的稀有物質幾乎不能和藍星的物質搭配使用。

兩個不同的星球,相隔距離有幾千萬公裏,兩者之間的稀有物質融合非常困難。

普通物質和藍星是一樣的。

矽、鐵、銅,這些東西沒有任何不同。

“馬上就要到達三萬米的深度了!”

工作人員的一聲呼喊拉回李成光的思緒,他連忙凝視深研探井。

這是人類第一次到達這樣的深度!

在這個深度藏了哪些東西,誰也不得而知。

忙活了這麼多年,期盼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這個深度的物質見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