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謝克努力思考的時候,其他人卻並沒有意外的表現。
很明顯,作為和蔡天橋合作過的麻醉師以及護士們,都是熟悉他的做法的,而這同時也說明了,蔡天橋所用的辦法,也是相當有效的。
蔡天橋從切口處找到靜脈血管,並不將它提出,而是用套管針從靜脈前壁直接插’入血管腔內,插夠一定深度之後,就拔出針芯,連接吊瓶。
這件看上去並不複雜,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也不簡單的事,蔡天橋連切帶插到縫合,隻用了兩三分鍾就完成了。
此事的難點在於,從小小的切口找到血管,要在直視下將針插入血管腔,如果沒插準,就會變得相當麻煩。
但它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且非常令人欣賞的,那就是損傷小和沒有後遺症。
其實這就是一個靜脈切開穿刺的結合改良版手術方法,謝克馬上就get了這個技能。
由於不必分離和結紮血管,幾乎節約一倍多的時間,就把有效輸液通道給快速建立起來了。
在手上和腳上的兩個輸液端口都在工作的情況下,馮大強終於鬆了口氣,並告訴大家:“血壓回來了。”
而此時,謝克除了在學習蔡天橋的手術方法以外,他也基本上找到了關耀血壓低的根本原因!
為了確定,謝克讓蔡天橋也過來看。從關耀被咬開的矢狀縫右邊的那條骨溝看去,在硬腦膜之下,有一個小小的血腫。
蔡天橋在謝克的提示下,顯然也看到了這個血腫。
然而看這個血腫凝結的情況,顯然並不是剛剛因為手術的原因而出血的。
這是一個早就存在的血腫!
因為關耀所患的病症是狹顱症,所以他的腦部結構有可能在頭顱顱骨的閉合下被限製生長。而腦部生長的時候,一旦被擠壓壓迫,就很容易造成出血,光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謝克他們甚至無法確定,這個血腫的來源!
並且更甚的是,關耀的硬腦膜之下,很可能不止一個血腫!而這,才是他血壓降低的真正原因。
謝克肯定地對巡回護士說:“將室溫調高一到兩度,準備移動c臂。”
蔡天橋對此並無異議,事實上,即使他有異議也沒用,因為謝克才是主刀人。
將室溫調高的目的,是為了照顧嬰兒的體溫。當然這樣做,對手術室內的醫生們和護士們來說可能會沒那麼舒服,不過一切以患者安危為主。
移動c臂是用來做x射線攝影成像的,可以確定血腫的數量和位置。
以各個角度,包括前額在內,拍完ct後,謝克基本上確定了出血的位置和血塊的數量。
凝結成塊的血腫實在不少,大約有將近十個。而出血位置則在後顱凹處。
出血的原因,正如謝克所預料的那樣,是因為腦部生長所限,被擠壓而造成的。
令人欣慰的是,很可能正是因為兩個星期前,謝克為關耀所做的第一期手術,大幅度地緩解了他腦部尤其是前半部分大腦這一塊的壓迫,所以現在出血量正在減少並趨向停止。
但是後顱凹的血腫存在,對患兒的生命威脅極大,必須將它們清除掉。
如果是在平時,可能還會考慮腦脊液外引流或者其他比較保守的治療方法。但現在,頭皮都掀開了,甚至顱骨咬除之後,都能透過硬腦膜看到下麵的血塊了,沒理由不順便把它們給清理掉。
更何況這些血塊的存在都已經造成了低血壓和心率減緩,謝克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留下它們在關耀的顱內的。
謝克:“我要切開硬腦膜,衝洗硬腦膜下腔隙。如果有活動性出血的話,需要開一個雙側骨窗。”
蔡天橋:“可以,但是時間來得及嗎?”
謝克看看他:“患兒情況不太好,隨時可能再次有休克的危險,最好是骨溝重建與去除血腫同時進行。”
他這麼一說,蔡天橋瞬間就明白了,謝克是打算物盡其用,反正自己已經來做助手了,那就得給他助到底。
謝克沒管別人怎麼想的,他自顧自地開始下命令:“護士準備好止血海綿,可能要包裹靜脈竇。在頭下加一個頭墊。蔡主任負責用silastic條包裹人字區骨縫,二助負責提拉硬腦膜,我來衝洗。麻醉師過來重新檢查固定一下插管。”
謝克的話音一落,所有人都按照他的話展開了行動。
這一次,蔡天橋不是再站在他的身側當助手,而是站到了謝克的對麵。
為了搶時間,他們將同時進行兩個不同的手術。
謝克眼中的冷靜與自信,讓蔡天橋也為之動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