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齊聚蓉城(2 / 3)

王宇開會前先定下基調:“不過在開會前需要大家先簽署一份保密協議!”

說完後,他對臨時充當行政秘書的宋秋雲示意了一下。

宋秋雲隨後開始挨個分發昨晚打印出來的保密協議,每個人還附帶一支水筆。

所有人在王宇說完這番話之後,都舒了一口氣,今天會議內容看來是涉及其他內容了。

但是在翻閱保密協議內容的時候,所有人都幾乎是一個表情:愣住了。

“簽不簽都憑自願,不簽的也可以,麻煩待會兒主動先離開。”

王宇笑著解釋道:“因為本次會議涉及相當重要的商業機密,所以裏麵設定的條款相對比較嚴苛,但是隻要不泄密,對於諸位來說就是白紙一張!”

看樣子是真的重視了,因為此刻會議室前後門都有人守著,肯定是為了防止其他人不巧偷聽到會議內容。

眾人相互對視一眼,都拿起水筆,開始簽上自己的名字。

心中無鬼,自然不必怕什麼。

“秦總,你來說一說情況吧!”

王宇示意坐在他右手邊的秦詩語來介紹情況。

“首先介紹一下我自己,秦詩語,果殼電子科技集團執行總裁。”

秦詩語看了大家一眼:“諸位可能沒有見到過我,但是在座好幾位用的手機果殼I代就是果殼電子研發和生產的。”

本來大家對於剛走進會議室的秦詩語頗多驚訝,這位顏值可是比號稱訊飛女神的張總還要更甚半籌的存在,居然年紀輕輕的就身居一家手機製造企業的執行總裁。

看樣子也和坐在上首那位年輕大老板離不開關係。

“在果殼I代麵世後,果殼電子已經開始積極籌備下一代主力機型,其餘各項升級暫不去說,但是手機裏涉及的芯片卻離不開諸位。”

秦詩語很是直接的表達自己的訴求:“按照新一代手機的功能要求,需要配置32nm製程的新一代芯片.”

“怎麼可能?”

當下就有人提出了異議:“秦總,目前全球最先進的生產工藝也僅能製造45nm製程的芯片,32nm製程的按照摩爾定律來推算,至少也要到後年才能出來”

“是啊,我們這邊隻有一套65nm的光刻機以及配套生產設備,這也是耗費了一年多才掌握的生產工藝技能,現在要32nm製程的芯片,怎麼可能?”

當即有其他人也提出了相似的異議,的確,從現實上來看,的確不可能。

但是秦詩語卻是笑了笑:“所以我這邊有一個想法,不知道能不能對大家有幫助!”

“?”

看到眾人一副看笑話的表情,秦詩語也不生氣,依舊平淡的道:“能不能用兩個芯片進行堆疊,達到更高標準的性能呢?”

這句話剛說出口,一石激起千層浪,會議室裏頓時就像打翻了鴨船一樣吵了起來。

“怎麼可能,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是啊,這又不是小孩子堆積木,兩個芯片堆疊,散熱怎麼解決?能耗怎麼解決?”

“照這個邏輯,十個芯片堆疊,那豈不是相當於14nm製程的性能了?”

“.”

在一片不看好,不可能的聲音中,傳來了王宇手指敲擊桌麵的聲音。

他的餘威猶在,所以會議室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誰能告訴我,目前的45nm製程芯片上有多少個晶體管?”

“大約10億個晶體管!”

有科研人員立刻回答了王宇,這個他們都熟。

“那麼未來的32nm製程的芯片上可能會有多少個晶體管?”

“這要看什麼用途的芯片。”

另一個科研人員回複道:“但是有秦總的背景在,看樣子這裏特指的是手機芯片,按照摩爾定律來推斷,大約在19億個晶體管的樣子!”

“那麼65nm製程的呢?”

“4億個左右吧.”

剛才回應的人繼續道:“所以按照我們現有的水平,不得堆疊5個65nm製程的芯片,先不說散熱和能耗問題怎麼解決,手機裝得下裝不下還是一個問題!”

“這不是你該考慮的問題!”

王宇回了一句之後,嘴裏也嘀咕了一句:看樣子用65nm製程的來堆不現實了。

想了想之後,王宇對著會議室裏的一群人問道:“負責電路設計的是誰?”

“是我,景東文!”

一個三十多的年輕人回應了王宇,最後還附加了一句:“科大的博士。”

“景博士,我記得07年的時候就提起過兩個要求,一是研發自己的設計工具,二是研究芯片如何優化電路的問題”

“是有這麼回事,在電路優化設計研究方麵已經有了一些成果,但是在EDA設計軟件研發上,目前還沒有顯著的進展。”

景東文一五一十的回複著王宇。

“那麼按照這個邏輯理論,32nm製程芯片上有19億個晶體管,而兩塊45nm製程芯片上總計有20億個晶體管,如果對45nm製程的芯片電路進行優化設計,最終簡化後的堆疊,經過封裝處理,能不能達到32nm製程芯片的性能?”

王宇看著景東文道:“我不是很懂這方麵技術,但是電路並聯串聯的理論我還是知道的,在邏輯上這種方式行不行得通?”

景東文被王宇問的地下了頭,仔細思索了片刻後才抬起頭回複道:“理論上是可行的!”

這一句回複,再次引起了會議室裏的爭論,這次不再是一麵倒的不可能,而是已經開始有人讚同,有人依舊反駁,還有人低頭思考起來。

“利用既有的EDA設計軟件,設計出經過優化的45nm製程芯片電路,然後按照成熟的既有工藝生產出芯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