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子脩大恩,我願赴湯蹈火,在所不辭(2 / 3)

……

曹昂看著朝自己躬身下拜的孫堅。

一時心中失笑。

這才過了多久?

怎麼又來一個要為我赴湯蹈火的!

其實在孫堅狼狽回到營地中時,曹昂當時是沒想過替他出頭的。

因為他認為孫堅不會出事。

即便吃了敗仗又怎麼樣,不過一點小小的損失,再說損失的兵馬都是孫堅自己的部隊,誰會另找麻煩呢?

然而曹昂是真沒料到,袁術會在這個時候落井下石,居然對自己的小弟也能痛下殺手,可真是個人才。

這下就讓他找到機會了。

白撿的人情,不賣白不賣。

因此曹昂臨時起意,替孫堅說了一通辯解的話,如今收獲就來了。

戰功赫赫,威名遠揚的戰場猛人孫堅,如今也表示要為自己赴湯蹈火。

在他之前還有劉關張三兄弟。

怎麼說?

吳蜀兩方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這些念頭在曹昂腦海裏一閃而逝。

他很快反應了過來。

先是伸手將孫堅托起,接著麵有謙遜之色的說道:“孫將軍言重了,仗義直言者又豈是我一人,不過想在大家前頭說出來而已。”

孫堅並不言語。

隻是重重地抱了抱拳。

當時替他說話的人是不少,但那都是跟風之語,若無曹昂起頭,這些人是根本不會吐露一個字的。

因此誰對他有恩,孫堅心知肚明!

“子脩勿複多言,大恩不言謝,且待我日後報答便是!”

說完對曹操和曹昂行了了禮。

轉身離去。

隻剩下各有唏噓感慨的父子二人,在相視一眼之後,臉上皆露出些許笑容,隨即相伴回營。

…………

而在同一時間。

成皋關外。

守將華雄騎在馬背上,看著四周軍士們正在打掃戰場,收拾戰利品,焚燒屍骸,不由得麵露得意之色。

關東聯軍又能怎樣?

氣勢洶洶而來,還不是被自己打的落荒而逃,實在一群烏合之眾!

戰報他已差人急速送往洛陽。

首戰告捷,想必相國在看到這封戰報之後,會大喜過望,從而對他作出著重嘉獎吧。

嘖!

那姓徐的果然有點東西。

給出的計策竟如此厲害。

隻可惜這廝是相國來到洛陽後,從北軍內招攬提拔的一員將領,並非他們西涼軍的一員。

否則多少還可以與其親近一番。

他從洛陽率兵出發時,董卓給他的軍令就是固守城池,拖延時間,最好拖到聯軍軍心渙散,彼此猜疑為止。

可以不勝,但不能大敗!

而在收到了這樣的命令後,華雄原本是打算按照吩咐,死守城池,一步不出,就跟連軍耗到底。

然而在他動身之前,最後一次諸將議事之時,徐榮卻給董卓出了條建議。

就是堅壁清野,打掃戰場。

偽造出城外一個人都不留,全軍固守城池的假象。

但同時又在敵人抵達之前,便事先放出去一隻數千人的騎兵隊伍,從一開始便遠離戰場。

本身作為騎兵,活動範圍就大,來去速度也快,既不容易被發現,在遠離了戰場後,也能很快趕來支援。

隻要一打探到敵軍蹤跡。

便可通知這支騎兵,繞一個大大的圈子,從敵軍的偵察範圍之外,抵達他們身後,將他們的退路截斷。

如此一來,可大獲全勝!

沒有什麼比一場失敗,更能夠讓關東聯軍軍心渙散,人心不定的了。

隻要他們對成皋關內守軍的實力存疑,那麼在用兵作戰之時就會謹慎許多,這無疑是貼合了董卓,拖延關東聯軍行進腳步的大戰略。

董卓當時便說好。

而華雄自然采納了這個建議。

事先便派出了五千騎兵,向南橫渡漫水,接著又向東穿過了汜水,最終繞到了孫堅先鋒部隊的背後。

事實證明,此計效果極佳。